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运动让我发家致富[年代文]第33节(2 / 2)


  “这才来了几日,就闹出这么多事儿来,这些人真是来支援咱们的?怕不是来捣乱的吧。”

  “到底是大城市来的,咱们这里落后了些,人家不习惯也是有的。”

  “什么不习惯?再不习惯,与人为善这个道理都能丢开?真是不知所谓,还高中生呢。”

  “你也说了,是高中生,学校里刚出来的学生娃子嘛,不懂事儿也是有的。”

  看看,几句话的功夫,不懂事儿的帽子上去了,还暗指这些人性子不好,看不起穷地方,有此可见这些干部们恼的不是一点两点。

  “唉,来不来的,咱们也没缺过人用啊,怎么就……现在怎么办?去安抚那些单位?”

  “这人上头分下来,那就是咱们的任务,不这么的,还能怎么办?”

  “我看这样,组织上安排几次谈话吧,到底都是知识分子,说明白了,会知道怎么做的。”

  “说起这个,今年这下派的学生是不是多了点?”

  “呵呵,大城市里工作岗位一样有限嘛。”

  都是明眼人,只要多想想,有些事儿其实挺容易就弄明白的。

  第49章 地主、来事

  政府机关里的干部们如何想着法子的缓和这些学生和群众的沈冬并不知道, 不过对于这些新来学生的不靠谱和观念冲突却感受的不是一星半点。

  又是一个周六,学校只上半天课,沈冬早早的就回了家,正准备收拾一下自己的箱子, 就听外头闹哄哄的, 好像满院子的人都在说话一般。

  “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

  沈冬扒着们, 伸着脑袋往外看,果然, 院子里的人几乎都集中到了大门口, 脑袋基本全冲着外头,不知道再看什么。

  沈冬不由自主也跟着走了过去, 跟着探了头, 咦?没什么呀?那这是怎么了?

  “二冬在家呐, 在家就好,在家就好啊, 这外头的孩子呦。”

  呦什么你倒是说啊,这百折千回的, 唱戏呐?

  “也不知道那些个到底是支援什么来了,怎么一来就闹这样的事儿呢?”

  “老章头可不是坏人, 早年他可干了不少修桥铺路的事儿,还有他那几个儿子, 哪个不是从军战死的?那可是和小鬼子打仗送的命, 到如今只留下那么一个病歪歪的小孙子,小孙女,地也分了, 房子也捐了, 还要怎么样?六七十岁的人了, 这么折腾怕是……”

  后头的话即使边上的人不说,沈冬多少也听明白了几分,这怕是那些个城里来的又在闹事儿了吧!而且对象还是一个老人。这些人……沈冬心里也不免多了几分怒气,实在是太会闹腾。

  这可不只是闹腾,而是将镇子上很多的人心都搅和起来了,比如沈夏,这天回家就又开始吐槽了。说的全是那运输队里新来那个高中生的事儿,从头嫌弃到尾。不过最后一句倒是有些亮点。

  “不过今儿这游街的事儿,他倒是没去,还有些不赞同,说是不了解情况,只凭着人家曾经有30亩地,成分是地主,毕竟各处标准不一,有些地方100亩地,也就是个富农。”

  嗯?100亩地只是富农?这个沈冬还真不知道。当初这都怎么划拉的?真够宽松的。

  “他还说,人家四个儿子,除了一个病死,剩下三个都是抗日没的,哪怕是遭殃军出身呢,那也算是为国为民出过力,老人也算尽忠为国了,很不该怎么折辱。”

  这话很中肯,可惜,这样的话如今还能说说,过几年怕是连提都不能了。唉,这么一想,这老头如今遭罪……若是能熬过去,沉沦在乡野混着,倒是比后头再吃苦头来的划算。

  “而且他家如今就剩下两个不满十八的孩子,产业除了镇子上的一处小院,基本全空了,靠着老头在菜市场当会计过日子,败落成这样还有什么好计较的?还说什么清算?算什么?”

  不满十八的孩子?

  沈冬看向沈夏的眼神有些诡异,你自己才几岁?说人家孩子?不过这么一段段的听下来……

  “大哥,这么看来,你说的这人,脑子还挺明白的呀。你对他说的也挺认可,那你们还闹什么?”

  是啊,你恼什么呢?双胞胎都抬头看了过去,看的沈夏脸都红了。

  “口无遮拦,我就看不惯他这样,平白的给人惹事儿的人,都不该招人待见。”

  哦,先头还说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这会儿又成了口无遮拦,合着你其实已经不那么讨厌人家了呀。

  “男人的友谊果然奇奇怪怪的。”

  “什么男人的友谊?和他能有个毛的友谊。”

  我说的是你和他了?他谁啊!

  沈冬对沈夏可没对双胞胎那样的耐心,一边收拾桌子上的碗筷,一边拍了拍双胞胎的脑袋,指挥他们赶紧吃饭,然后速度的换了个话题说到:

  “我今儿理出来了些东西,你一会儿看看,有没有用的上的。”

  什么东西?爸又送东西了?

  沈夏抬眼和沈冬对了个眼神,然后默默的加快了吃饭的速度。等着吃完饭,将碗筷一推,

  “三单四双,一会儿你们洗碗收拾桌子,二冬,走,看看你收拾的东西。”

  往常沈冬有了东西就用,可没这么慎重其事特别说明的,这次这么来,难不成有什么不一样,不好处理的了?沈夏心里是真好奇。

  确实有好东西,而且是沈冬一拿出来,沈夏就惊得瞪大了眼睛的那种。

  “这是……上海牌手表?”

  确实,就是一块手表,说来沈家也是有手表的,只不过那是个旧货商店买来的,五六成新的老怀表改的,又陪着沈父风里雨里的那么些年,早就已经不走时了。如今还在家里放着,纪念的意义更多些。

  沈夏也一直想要买一块手表,这是如今的时尚,有手表的人,走出去特别的体面。他也是小年轻,怎么可能没点小年轻爱美的心思呢。只是家里即使有钱,他也没票,所以一直只能眼馋。如今猛地来了这么一个……

  “这,这要带出去,可怎么说?手表票可没出弄。”

  “就说爸留下的呗,就说是为了你将来结婚准备的。如今外头娶媳妇,家里置办家当的多了,咱们还没买自行车呢,比这样的可低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