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富三代第125节(2 / 2)


  沈家树:“……”他这媳妇儿可真是学霸啊。

  这要是上辈子他找这样一个媳妇儿,爹妈大概做梦都能笑醒。

  洪社长都喜笑颜开的,他都得到表扬了。

  因为唐年年和沈家树结婚之后户口就落在了这边公社了,自然属于公社的知识青年了。

  现在得了省状元,那也是给公社争光了。

  县里教育局的人特意送通知书过来,还给唐年年送了奖金过来了。

  沈家树赶紧去把唐年年接过来。

  唐年年知道自己考上大学倒是不惊讶,只是听说自己还省理科状元之后,人就呆了。

  “这就成了省状元了?是不是有点儿太容易了?”

  唐年年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

  沈家树道,“这可是第一届高考,你瞅瞅你都复习多久了?家里那些资料都你翻烂了了。多少人能有你这样的学习力度?”

  唐年年一想还真是啊。顿时兴奋想给沈家树来一个拥抱。但是出门在外不方便,只能憋着。

  等到了公社里面,教育局的领导亲自给唐年年送上了录取通知书和奖金。这个画面还被特意拍照留下来了。说是后面要上报纸宣传。

  教育局的人顺便采访了一下唐年年平时是怎么复习的。

  唐年年道,“我本身底子还算那不错,下乡之后遇到了丈夫沈家树。沈家树就是很喜欢学习的人,不止喜欢自学,还鼓励身边的人学习,我就是受到影响,所以哪怕当时不知道要高考了,依然在坚持复习功课,希望学更多的知识,以后能在建设祖国的时候出一份力。”

  “这位就是沈家树同志吧,这同志不得了啊,听说你们瓜子厂也考上不少啊。”

  教育局的领导看着沈家树,也是满脸的赞赏。

  觉得沈家树这样的人特别适合去教育局里面工作。没准以后能给县里多培养几个大学生呢,那这政绩就出来了。

  洪社长多精明的人啊,看人家这眼神就知道人家这打算了。

  那可不行。家树是要建设公社的人,是要做他的接班人的。可不能走了。而且当社长多好啊,以后升职那也是不一样的,可比去教育局要好。

  立马道,“这个同志不止干教育干得好,搞经济也是很厉害,我们这边建设还需要他。”

  沈家树可不想去县里教育局,立马表示自己也只是凑巧的事儿,真让他搞教育,他还是个外行,关键是学历也不够啊。他一个初中生去管人家教育,让人说闲话。

  一听沈家树才初中毕业,教育局的人立马和洪社长道,“以后有的学习机会,可不要忘了推荐沈家树同志。”

  洪社长笑道,“一定一定。我们不会亏待优秀的同志的。”

  教育局的人一走,洪社长立马就拉上了横幅。

  热烈庆贺本公社唐年年同志荣获省理科高考状元……”

  镇上的人都不敢相信,他们这小小的公社,竟然还能出个高考状元。

  沈家树都被特意放了一天假,让他回去和家里人庆祝一下。

  两口子一回家,邻居们也来道喜,还打听唐年年怎么复习的。

  等两人收拾好,准备回老家报喜的时候,一路上又遇着不少人道喜。

  沈家树十分骄傲,抬头挺胸的,“年年,我这真是沾你的光了,哈哈哈哈。”

  唐年年也骄傲不已,总算是没让家树白白的奉献,自己总算那是出息了。

  “家树,以后我会好好念书的,咱们家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沈家树笑道,“那当然了,我们家年年可是省状元。”

  但是沈家树想的是,他这媳妇以后要走文化路,就算以后成了大佬,也不可能赚多少钱的,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他还是不能放松。

  两人回了队里,一路上沈家树都没空着,逢人就说自己媳妇儿不止考上首都大学了,而且还是省里的理科状元。

  消息传递得十分的快,等沈家树回到老家的时候,消息已经传开了。

  刘桂花和沈金山两口子匆忙从地里回来,看着自己儿子和儿媳妇,就激动道,“真是啥高考状元?”

  沈家树道,“横幅都拉起来了。听说过几天还要看报纸呢。”

  沈金山只觉得祖坟冒青烟了。

  他家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子,愣是送了个会读书的儿媳妇。

  唐年年还有点儿谦虚,“都是家树教得好。”

  刘桂花道,“我还不知道他?”

  然后想着在优秀的儿媳妇面前不能贬低儿子,立马道,“我还不知道他爱学习吗?他打小儿成绩就好,总是考第一名,咱村里人都知道。”

  这是之前沈家树当干部的时候,村里人替他吹的牛,现在刘桂花就用上了。而且心里也深信不疑。

  过了一会儿,村里人都来老沈家了。

  都想看看高考状元。

  这得多稀罕啊,这么大的一个省,第一名就在他们大队呢,而且还是老沈家的。

  大家平时都见过面,都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