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19节(2 / 2)


  原来这个南村直人什么都知道,他就是故意的!

  16岁的杭峰,第一次感受到了国际赛场的残酷,以及来自成年人的险恶。

  限制对手,在野雪赛场上是被允许的,这是一个战术策略,可惜杭峰这一路比上来都没有和这些“老油条”们进行过这样的对抗竞争,所以完全没想到自己是被刻意控制了赛道,就是要把他逼进坑里。

  眼看着南村直人一个飘逸,轻松地绕到三号道,平滑地滑出去,杭峰就算心里再恨,也不得不先解决了眼前的问题。

  幸好他已经做好了跳过去的准备。

  要是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个雪坑……

  算了,想再多也没用。

  杭峰双腿猛地用力,在即将掉进雪坑的前一秒,向上跳了起来。

  疾驰的惯性,带着他向前方飞出,大概有两米长的雪坑从他脚下掠过。

  随后双脚落地,稳稳立在了雪坑的另一边。

  力量用的恰到好处,平衡性也非常地出色,杭峰沉稳地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然而到底落后了。

  腾空的时间会影响速度,而在这种速度已经增加到5~60迈以上的滑雪比赛里,这一起一落的时间,足以被人拉开一两米的距离。

  杭峰落在了后面。

  不仅仅是落在南村直人的后面,就连朴树都超过了他。

  排位发生变化。

  杭峰现在排在第三。

  最后一位。

  “哦,不。”观众发出了遗憾的叹息。

  甚至有人愤慨地说:“好端端地他突然跳起来干吗?”

  摄像头不能很好地拍摄出赛道的复杂,在画面里一片白茫茫的赛道,平直宽敞,外行很难分辨。

  抱怨声响起,但也有人在解释:“有坑看不见啊?如果掉进去丢掉的速度更多,你懂不懂啊?”

  杭峰这样的处理是完全没问题的。

  他唯一输的,只是输在了太过年轻上,被南村直人算在了前面。

  好在丢掉的时间并不多,南村直人也就滑在他前面三米左右。

  还是有机会!

  杭峰咬着牙根,已经非常专注的注意力,再提高一个层次,达到极致。

  甚至已经感觉不到时间,眼里心里只剩下前面的赛道,我应该怎么滑,这样的速度下我需要怎么用刃。

  空间的流速变慢,是因为思维的运作在加快。

  前面百米处3号道有个雪包,在雪包前还有两个小的雪坑,分别位于2号道和4号道的位置,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在避开3号道障碍的同时,还能避开2号道和4号道的雪坑呢?

  那这中间斜滑到1号道耽搁的时间合适,还是从2号道和4号道滑过去划算呢?

  以及,绕过3号道后,自己需要走哪条路?哪条路上的障碍最少,又不至于过于绕路?

  一点点,一项项,一个个的,所有的数据提前在脑海里浮现,就像在参加学校的考试,他必须看懂题,找到正确的方式,不出一丝错漏的将解题的过程写出来,最后才能得出那最完美的答案。

  还是去1号道吧。

  虽然百米后的雪包滑过之后,还需要回到3号道,但是接下来有一个大回转,走1号道更有优势。

  而且2、4号道的雪坑虽然不深,但有点长,类似于波浪段,滑的再好都会多少影响速度。

  就在杭峰做出往1号道滑的准备时,前面的两个人竟然也开始往右侧靠。

  是了!

  前面的雪坑太深了,这样有经验的老队员肯定在滑第一次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路线。

  聪明的不是只有他和唐隽,有时候经验比智慧更重要。

  南村直人滑在最前面,他的选择和杭峰一样,横跨两个赛道,冲向1号道。

  朴树没有。

  朴树落后南村直人两个身位,在南村直人在他的斜前方滑往1号道的时候,他却始终滑在自己的2号道上。

  于是,一个有动作,一个没动作。

  就那么在杭峰的眼皮子底下,朴树瞬间就追上了南村直人,甚至几乎超越他。

  很快,又因为前方不远过于波浪起伏的赛道,朴树的速度受到影响,再度落在了南村直人的后面。

  杭峰滑在南村直人的身后三米,只差一点就能追上朴树。

  两人的赛道紧紧挨着,从板头的位置可以看见,他和朴树的差距只有两个手掌长。

  接着,就进到了大回转。

  大回转是单板高山滑雪职业赛的一个单项,选手从高山滑下,需要以大于90°的角度,绕过预设好的旗门,以完成度最高,速度最快为标准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