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77节(1 / 2)





  终于巨大的倾斜力传来,杭峰将早已准备好的手掌贴在地上,在那几乎磨出火花的摩擦中,以一个完美的内线线路,顺利过弯。

  在后面亡命追赶,想要再次对杭峰造成压力的威尔逊,追了个寂寞。

  杭峰过弯的时候看不见他,等着内线弯道过去了,他更是连衣角都没有摸到,等着再直起身就发现自己和杭峰差了七八个板位。

  一个弯道就差了将近五米的距离?

  威尔逊一脑袋问号。

  有点被吓住了。

  是自己过弯有失误,还是杭峰技巧太好?

  怎么可能一个弯就拉开那么大的距离?

  这不可能!!!

  可这样的质疑并没有持续太久,答案就给了他。

  是杭峰的过弯的技巧太好,也是他过弯确实不如人。

  国际一流的选手在过第四个弯道的时候,一般都会有80迈以上的速度,这个速度对于大部分选手已经达到了阈值,属于可以过弯,但过弯会不会降速,就需要一点点的运气。

  可能稍微一个地方的用力有一点点失误,速度就会降下来一点点。

  杭峰在过这个弯的时候,是基本没有降速的。

  他很完美地过了这个弯。

  威尔逊却出现了一个不是很明显的失误,当他从弯道出来后,不但被杭峰拉开了距离,他们的速度也不再一样了。

  杭峰始终保持80多迈的速度滑行,而且在这个长坡上,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威尔逊的速度却掉到了80迈以下,他和杭峰差距了3~5迈的速度,所以在第五个弯道出现之前,他不但不可能追上杭峰,彼此的距离还在不断地拉开。

  从六七米变成八九米,接着超过十米。

  威尔逊眼看着双方的距离被拉开,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不是来自于对手迫近的那种“物理压力”,而是被人凌驾于头顶上,对自己实力发生质疑的“魔法攻击”。

  而且在第五个弯道,威尔逊不但受到“魔法攻击”,还遭遇到了一次“暴击”。

  他重新冲到80多迈的速度,而且这一次发挥的也很好,速度的丢失应该非常有限,他甚至觉得是这个赛场上表现最好的一个弯道。

  他非常擅长右侧的过弯。

  可是即便是这么完美的一次过弯,再出来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和杭峰拉近距离,他们的距离甚至以一种变态的速度在拉开。

  杭峰太快了,可能已经超过了90迈。

  而他还在80迈上挣扎。

  他和杭峰在长坡上的滑行速度的差距已经达到了7~8迈,这巨大的差距只能让他望着杭峰的背影而无能为力。

  威尔逊参加了很多场的国际比赛,也遇见过很多的东道主选手。

  他也输过比赛,当然也和东道主选手在一个小组里比拼过。

  东道主选手确实有优势,他们对赛道的熟悉,确实可以让他们滑的更快,心态也都比较好。

  可是大家过弯的阈值应该是一样的,差距最多2~3迈,更多考验的还是在每次过弯的发挥上。就像这个赛道有六个难度弯,如果你有两三次丢失速度小的过弯,对手只有一次,那么你就赢了。

  威尔逊还从来没有在第五个弯就被拉开这么远过。

  他和杭峰的距离已经超过了20多米,而且还在不断拉开。

  这个距离让他无力到难过。

  他甚至在想,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要在一开始出发的时候,就卡住杭峰不让他滑起来。

  这滑起来的速度,谁受得了啊!

  爱莎说的对,杭峰真的很厉害。

  没有和他同场比赛过,总会觉得“我上我也可以”,只有和他真正做了对手,才知道他的实力有多强。

  90迈的过弯,简直不可思议。

  杭峰在最后一个弯,依旧采用了用手指按压板头,另外一只手撑地的技巧。

  速度太快了,需要过弯的力也是加倍的,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个技巧,而且并不觉得很难。

  赛场确实是最好提升自己的地方。

  在不敢刹车的情况下,他自然会在赛场上寻求突破。

  在这之前,训练的时候,他超过90迈过弯就要降速了,可现在90迈却还觉得游刃有余。

  要不是赛道太短,弯道太多,自己或许可以尝试一下100迈过弯?

  这个疯狂的念头在杭峰的脑海里出现,然后很快就消失。

  杭峰重新站起来,滑过第六个弯道的他完全放松了下来。

  考验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