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95节(2 / 2)


  杭峰在小组的第四位。

  资格赛第一名的选手虽然第一个小组出场,但大赛组会留给他足够适应场地的时间,否则这个安排就不是对优胜者的奖惩,而是惩罚。

  杭峰抱着他一点都不醒目的蓝色冲浪板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但他和何洲一样款式的服装却还是很吸引眼球。

  常规赛的赛场都是以国家为单位在奋战,杭峰何洲都穿着深红色的长袖上衣,下半截则是黑色的五分短裤,胸口和袖口上都绣有华国队的国旗。

  何洲在2号位,和杭峰中间隔着一个荷国的褐发选手,这种被“夹击”似的站位让这位褐发选手有点紧张,眉心一直蹙的很紧。

  何洲更紧张。

  还在说:“这种浪我经验不是很足啊,现在紧张的手脚都僵硬了。”

  又说:“卧槽,风太大了,迷我眼睛。”

  还说:“连别人的表现都看不见就上场,这是我拿过最糟糕的位置。”

  杭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这家伙虽然不是故意的,但负能量有点大,对于即将上场的杭峰而言,多听他说一个字都属于浪费时间。

  再说何洲也不是非得杭峰给出回应,比起在和杭峰交谈,不如说他是在自己絮絮叨叨的,用这样的方式缓解压力。

  紧张到话痨的选手,杭峰在赛场上遇见的还挺多。

  终于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有限地活动了一下后,裁判按下了鸣笛枪。

  杭峰四人同时往前跑去。

  将近60米的沙滩转眼即过,海水卷上了脚趾。

  初初一接触海水,是冷的,从足底蔓延上来的寒意让人一个激灵,头脑都清醒了几分。

  他们迎着海浪,抱着浪板,朝着海洋深处冲去。

  摩托艇在两侧开道。

  越往深走,海水的阻力越来越大。

  浪太大了,甚至看不见等待区的旗标。

  所有人在只能凭着感觉往前冲。

  海水漫过小腿,又来到大腿,继而淹没了腰腹。

  前方一个大浪涌来,靠近岸边的浪已经降低到了两米,却还是有种铺天盖地的威势,杭峰等人的动作一致,在浪抵达的前一刻双手按在了板头上,用力往上一跃,双手下压。于是板头就像快艇最尖锐的部分,劈开风浪,钻进了大海。

  杭峰整个人趴在冲浪板上,双手抓紧板头,身体像是与冲浪板融合在一起,也一头扎进了海里。

  浪的力量很大,撞在板上,捶打他的肩膀,海水劈头盖脸地将他淹没,威风凛凛的像是一头海兽。

  然而在身体都钻进海浪里之后,整个世界又安静了下来,“咕噜噜”的声音在耳边流淌,水温柔的将身体包裹,就连那推拒的力量都变得欲拒还迎。

  终于,这个浪过去,杭峰抱着浮板从海里站起来。

  这一浪几乎将他推出五米远,再度回到了岸边。

  但很快,去到尽头的浪在海岸上消失,新一轮的吸力传来,就像大海在呼吸,杭峰被吸着往更深处冲去,同时双手并用的在划着水。尽可能的在下一个浪到来之前,冲的更远。

  这是一个很消耗体力的过程,每次冲浪前,他们都需要先面对五六个浪才能抵达旗标所在的区域。

  所以如果可以少面对哪怕一个浪,都是一种体力上的优势。

  杭峰也尽可能的在赛前节省体力,但在这方面他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最后大家几乎不分先后的,都在第六个浪结束后,抵达了赛区。

  在这靠近旗标的地方,他们一字排开,横在大海里,开始了真正的比赛。

  这里很深了,双脚早就踩不到底,所以需要抱紧冲浪板来节省力气。他们扶在水里,浪涌的很大,从脚底下出现,带着他们往高处推,然后又落下去,整个过程有点像过山车。

  但不用再潜水了。

  大海的浪是由风和特殊的地貌形成,只要在“壶口”外等待,就不会担心会被浪盖住,这里是没有浪尖的,只有在海水深处涌动的浪涌。

  杭峰在距离最远的地方,观察那些来了又去的浪,寻找最好的浪抵达的规律。

  终于,一号选手动了,他看好一个浪,他翻身上了冲浪板,于是用身体做的“锚”就被拔起来,这个浪推着他往岸边走。

  浪往前行,浪尖逐渐出现,他站起来,开始自己在浪尖上的舞蹈。

  杭峰看了一眼就将目光收了回来,视线落在何洲的背影上。

  希望何洲只是发发牢骚,而不是真的紧张到无法面对这个程度的浪。

  在岸上看着今天的浪确实很凶猛,但当他们来到这里后就会发现,面对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这个浪远没有那么可怕。

  至少在杭峰看来,当自己站上浪尖的时候,无论是两米的浪,还是五米的浪,都没有明显的差别。

  一号选手在第一个动作的时候就掉板了,但浪太大,在海里的人看不见,所有人都在看浪,等待自己看中的最优质的浪出现。

  终于,何洲动了。

  他翻身上板,开始比赛。

  杭峰扬了一下眉,他觉得这个浪不算好,但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能力也不同,国家级别的选手在看浪上犯错的可能性不大。

  何洲选择这个浪,一定是因为这是适合他的浪。

  何洲上了浪,浪涌推着他不断往前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