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98节(1 / 2)





  终于再一次地抵达了旗标所在的等浪区。

  他前面竟然还有两个人。

  排在最前面的人真是路易,他金色的头发很好认,老实说如果不是第一次见面路易像疯子一样先笑后怒大叫着“no”,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觉得像王子一样优雅的家伙。

  不过此刻完全被海水打湿的金发不复精神,就连抱着滑板的姿势都透着一股疲倦。

  所有人都很累,今天的浪比平时的训练要难太多,他们四个人还连续比了四场,上了将近五十次的浪。

  体力再好也有个极限。

  终于,路易上浪了。

  翻身上板。

  蹲。

  再缓缓站起来。

  浪涌从脚下涌出,将他一点点托高,他的身体来回摇晃寻找平衡,开始他在决赛场上的第六浪。

  在这个过程里,他从杭峰眼里一点点消失,直至再看不见。

  从这个角度,场上的选手看不见对手的表现,所以直到现在他们都不知道杭峰只完成了一个浪。

  杭峰觉得这样挺好。

  免得被人用奇怪的眼光看着。

  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节奏,不需要他的对手指指点点。

  等待着。

  路易之后,是杭峰前面的选手也上了浪。

  这个时候,排在杭峰身后的选手也过来了。杭峰回头看了一眼,虽然隔得有点远,杭峰还是清楚看见了对方惨白的脸色和青黑的嘴。

  似乎累的比他还要狠啊。

  收回目光,静下心来。

  等待心仪的浪。

  他告诉自己,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有耐心。

  冲浪赛场上,没有一分的等待是多余的,不同的浪对应着可以完成的不同技巧,在连续尝试的过程里,他虽然不断失败,却还是找到了一定的规律。

  来了!

  就是它!

  当新一轮的浪涌出现,将杭峰的身体快速托高的时候,杭峰干脆利落地翻身上板。

  于是冲浪板带着他往前冲,杭峰一边保持着平衡,一边缓缓站了起来。

  起身的过程很顺利,熟悉的颠簸感也在脚下出现,这代表浪尖正在形成,强烈的气泡正翻涌着撞击他的板底。

  要是做弧形旋,或者是8字旋,杭峰可以控制冲浪板往下滑一点,最好是位于浪的3/4高度,才方便他做动作。

  可是做“转体一周”不行,他必须应对所有的气泡撞击,让自己始终保持在浪尖上。

  光是稳定自己的位置就很难。

  杭峰是个有实力,也很聪明的人,他非常善于用身体去体验,然后用大脑去总结。

  要说体育运动只需要肌肉那就大错特错,优秀的运动员他们通常善于思考,或许学习不是很好,可没有一个是傻子。

  在过去接连的失败中,杭峰已经找到了更多的关键点和诀窍。

  他用眼睛观察,用大脑判断,最后用身体去完美执行。

  站在浪尖上。

  冲击力很大,但没关系,他的平衡感更强,足以控制。

  接着,他开始有节奏的双腿发力,按压冲浪板,小幅度地跳动。

  不是往前跳,而是上下跳。

  也只有这个动作才能让他和冲浪板脱离水的粘性,也只有在无阻的半空中,他才能完成带板一周的转体。

  这真的很难。

  杭峰可以在u型池上完成四周半,却在冲浪赛场上连一周的转体都很难完成。

  不仅仅是海浪的摇晃力度太大,更重要的是脚底和冲浪板没有连接的部分,他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带板的一周转体,就需要更加精准和复杂的控制。

  “踏踏踏踏!”

  浪板被按压的频率非常的快,海浪被板底拍的啪啪作响,即便是奔腾的大浪和猎猎的风声都无法遮盖这急促的声音。

  但很快,声音又变成了“踏·踏·踏·踏”。

  在杭峰持续用力的过程,弹起的高度也在逐渐增加,发出的碰撞声也自然在不断拉长。

  跳的高了,落下去的平衡就变得越发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