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337节(1 / 2)





  这里面总是不乏一些专业的,眼神更好的存在。

  所以洲际杯为什么直播间里没有解说呢?

  看电视直播倒是有解说,那也是十分钟以后了,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好不好!

  云里雾里的观众来不及深思,只能暗自决定晚点一定要再看一次电视直播,就迎来了杭峰的第四跳。

  在杭峰的第四跳来临前,现场裁判室里的裁判们,坐着的姿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发生了变化。

  他们的身体都前倾,双手趴在桌面上,脖子拉的老长,恨不得把眼睛黏在电视上。

  没错!

  杭峰是换手了。

  而且很明显。

  朝着右边拧动的身体,在偏轴转体结束的瞬间,确实是弹动松开,转到了左边。

  位于左侧的后手,在滑雪板还没有来得及移开的瞬间,被后手摸了一下。

  时间很短,而且速度太快,不确定究竟摸到了没有。

  可要是摸到了,这个动作就不得了了。

  “抓板”能玩到这个程度,这样的选手太少了。

  在公园滑雪运动里,u型池和坡面障碍技巧这两个运动,除了赛场不同,在空中部分的打分标准完全一样,也有别于其他的比赛项目。

  一个是周数。

  一个就是抓板。

  然后才是高度、连贯性、空中姿态等等。

  在滑雪运动不断发展到今天,几乎大部分选手都将目光只落在了周数上。

  冲击四周,冲击四周半,然后冲击五周,五周半。

  毕竟周数带来的收益最大,裁判都非常喜欢给更高周数的选手打高分。

  渐渐的,“抓板”的进展和变化性就慢了下来。

  关注抓板也不是没有,欧洲选手对滑雪运动的热爱,会让他们去尝试更多更有意思的东西,时不时的,裁判就会在赛场上看见一些让人觉得惊艳的抓板技巧。

  换手抓板绝不是杭峰第一个做。

  但绝对是今年冬季项目开展以来,裁判们看见的第一个富有难度的抓板技巧。

  上一个跳,是板头换到板尾。

  这一跳是两手交换抓板尾。

  看来杭峰这一场比赛的基调定下来了。

  他要在保证周数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的去“玩板子”。

  很有意思。

  裁判很喜欢。

  不仅仅是查利总裁判,在看多了不断冲击周数,包括一些明明冲击不上去,还要硬要冲的选手,不能说不被对方的竞技精神感动吧,只是多少让人觉得意味阑珊。

  就是……嗯……怎么说呢?

  看的多了,就好像少了公园滑雪的精神,变成了最为纯粹的竞技体育,犹如少了盐的大菜,营养依旧丰富,却少了一些滋味。

  杭峰这个决定不能说棒,而是非常棒。

  裁判们表示,再来再来还想看!

  好啊!就是这样!!

  等比赛结束了要好好看回看,希望你小子的这一跳,这一次的换手抓板能成功。

  裁判们显得无聊的态度,在转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度对杭峰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前两跳在玩板,接下来呢?接下来会不会有更有趣的抓板方式?

  就在这样的期待中,杭峰的第四跳来了。

  这一次,他的冲击力更强,抛飞的高度也更高。

  尤其一个正面的起跳,让他在跳起瞬间的表现几乎完美。

  身在半空的杭峰,保持着旋转的节奏,后手已然探进到双脚之间,身体的极致收缩和肩膀下压。

  手掌一把扣在外刃上。

  哦!

  这是一个跨越了板面的抓板方式!

  不算少见但也不多见的抓板方式,难度还是很高,主要是身体必须缩紧到极致,手才能抓到另外一侧的外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