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366节(1 / 2)





  在这之前,杭峰从未跳过这么高的高度。

  可见这一跳的爆发力多强。

  更高的落点,成功为他获得了更多的势能。

  在第一跳结束,那百分之一秒后,滑板下落,甚至一度脱离冰面。

  短暂的飞翔后,再次被冰壁捕捉,回归轨道。

  众所周知,弧形加速的速度,甚至快于两点之间的直线。

  进入轨道的杭峰,感觉自己的速度骤然加快,瞬间就超过了30迈。

  35迈。

  40迈。

  45迈。

  短短一秒,速度爆发,随后滑过u型池最深处,身体后仰,上冲!

  杭峰的头脑冷静,双眼犹如冰冷的数据捕捉器,大脑的思维空前灵敏,且没有一丝一毫与比赛无关的思维。

  这一刻,他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这是比赛,忘记了自己要拿冠军,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

  他的眼里,只有这一跳。

  毫无疑问,在这个冲击力下,这一跳他必然会飞跃而起。

  超过45迈的速度,可以将他送飞一米高。

  但这只是雪板带来的势能,他需要加上自己的力量!

  就在即将离开池沿的地方。

  跳起来!

  往上!蹦!

  要注意高度,也要注意抛物线,当然还有自己即将完成的周数,以及抓板的方式。

  后手从双脚间穿过,紧紧地扣在外刃上,身体极致地蜷缩,在半空中完成了三周半的转体动作。

  非常顺利。

  人还没有完全落下来,就将全部动作做完。

  但不能完全的被动落地。

  必须进入u型池的轨道,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曲线速度。

  身体展开,用脚去找冰壁。

  很快熟悉的撞击感就传来。

  双腿还没有完全伸直,甚至板尾还有一半位于池沿的上方。

  完美的落地。

  杭峰成功达成了理论上最高的落地点。

  已经有人在鼓掌了。

  能看懂比赛的人还是有的,而且看起落点,并不难。

  杭峰这一次落点,可以称之为完美无瑕。

  他在最高处落地,注定取得最多的势能。

  而u型池,比的就是最后几跳谁能获得更高的高度。

  稀稀拉拉的掌声虽然不大,却很快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完全落在了杭峰的身上。

  就在游客中心里,比完赛后,同样没急着前往赛场的爱德华,站在直播屏幕前,面色凝重地看着杭峰的比赛。

  随着两次杭峰的漂亮的起落,爱德华脸上的表情都越发的紧张。

  获得最大势能的杭峰,在俯冲的过程里,再一次获得了加速。

  速度骤然提高到了60迈以上。

  这是一个可以去把选手抛飞到三米高,可以进行四周半以上动作的理想高度。

  而这速度还不是极限。

  杭峰的速度还在增加。

  如果这个时候有专业的仪器测量,会发现杭峰在冲上对面冰壁的前一刻,他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过了70迈。

  第三跳就有70迈!

  超级u型池的魅力完全展现了出来。

  在这个速度下,优秀的选手,甚至敢去尝试一下五周。

  当然,只是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