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第104节(1 / 2)





  下边官员们心里顿时生出了不好的预感,赵励顿了顿,缓缓讲了起来。

  赵励是在家中时,听到家中外出采买下人的谈话,言语中提到了几位官家,如今正是各地举子汇聚在京城时,举子们才学品貌皆是上等,自然叫不少的人家看中,有想与之结亲的想法,身为官宦人家,对着背景不显的举子们大多高高在上的。

  好笑的是,别的举子们碍于这些世家官宦的势力,各自找了托词婉转一二,只有一位举子秉性直接,直接回拒了,丝毫没给面子。

  赵家的婆子们说起这些事情时就当个热闹,她们平日里无事,最喜欢的就是说这些城中的趣事了,却叫赵励给听了去。

  “王侍郎家想嫁女,登门威逼不成便发下狠话,拿举子前程做威胁,却不料那举子铁骨铮铮,始终不应,经过读书人一宣扬,现在城中都快传遍了,臣身为都察院御史,监察百官品性,自当秉明陛下。”

  殿中推举王大人的大人十分气愤:“赵大人,陛下跟前你可不要胡说!王大人三品大员,若是要嫁女,这城中多的是好人家求上门,何必跟一个举子过不去的,简直是一派胡言!”

  赵励不为所动,朝当今抬了抬手:“事情到底如何,陛下自有决断,大人何必着急。”

  闻衍不置可否,捡了案上的折子翻开,随即轻笑了一声:“白侍郎家仆侵占百姓田地,被一纸状告到大理寺,吴家二爷与建安侯府公子在楼中大打出手…”

  天子看向下边,挑了挑眉:“你们家中倒是很出风头。”

  下边几部官员语气弱了下来:“陛下…”

  闻衍合上折子,指腹在案上轻轻点了点,良久才开了口:“齐家不严如何为君分忧?这就是你们为朕举荐的主考官们?”

  天子的话不轻不重,分明连声都没抬,却让大臣们低了头。

  从大臣借由廷荐来,闻衍一直冷眼旁观,到现在才像是插手进来一样:“家中涉事者当回避,礼部何在?”

  礼部官员出列。

  闻衍开口:“除了状告这几位,礼部如今可还有谁能接任的?”

  礼部官员小心看了看:“回陛下,合适的还有陈大人、顾大人,不过顾大人才调任回京不久,资历尚且年轻。”

  “顾元舜曾任新科状元,才学非凡,陈大人主持过会试主考,经验丰富,他二人倒是合适,如此便让陈大人任主考官,顾元舜从旁协助。”说着,似乎想起方才下边大臣们口口声声称陈大人年事已高,闻衍到底不好叫老臣太过操劳,便恩典的免了他不少职责:“既然陈大人年事已高,便由陈大人从旁指导罢。”

  天子目光看下来:“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会考临近,今日大臣齐聚,本就是想举荐一位出来,现在他们举荐的人都需回避,当不得主了,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再不情愿也只得认了,他们口口声声称陈大人年事已高,如今天子为陈大人安排了人协助,这年事已高也不成问题了,只有安排陈大人从旁指点让大臣们不情愿,陈大人若是从旁指点,那岂不是就成了顾大人担主了?

  但陛下已经说了是体谅老臣,破例安排,天子体恤朝臣本是佳话,他们哪有理由反对的?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容不得他们说不了。

  第163章

  大臣们无论心里如何,但面上始终诚恳恭敬,恭维天子英明,只在相继离开承明殿时,从赵励身边擦身,这些老狐狸到底没忍住,目光落在赵励身上,意味不明。

  他们百般筹谋,却在最后关头,让赵励一道折子给尽数断绝。赵励坏了他们大计,必然是要叫他们记恨上的。

  会试主考官定下,群臣相继离去,等出了承明殿,一众大臣走在宫道之上,面上沉了下去,许久才有人开了口,话中格外懊恼:“早知道还不如…”

  话不全,但大臣们心里都有数。早知道他们就不争了,就让礼部拟定的老臣陈大人主持就是,如今争这一场,不止一场空,反倒让他们本就忌讳的顾元舜上了位。

  顾元舜太年轻了。

  这一场会试主考只是大臣们的一次试探和较量,较量的正是老臣们的地位稳固和试探天子的态度,大臣们要较量的官员正是顾元舜这等年轻臣子。

  今年吏部官员调任,其中有四位年轻官员调回京城,与他们这些资历老的大臣们共同在朝堂之上,几位年轻官员的出现,打破了吏部往年的调任准则,朝堂之上,哪怕只是一句话都能让这些精明的大臣们深思再三,何况是出现这种情况。反常必有妖。

  在察觉到地位有被威胁到的时候,哪怕如今还没有表露出来,但大臣们却不得不多想,并早早就

  开始下手,铲除威胁。

  会试主考官开始拟定,就让这些大臣抓到了机会,把礼部拟定变成廷荐,试探天子口风,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陛下对此却听之任之,任由他们搅浑到会考之中,这等态度给了大臣们底气,让他们公然在朝堂之上举荐大臣,排斥年轻臣子。

  大臣们来自各部,只要察觉到,生出了这等心思的人都可以成为在朝堂上博弈的人,这个会考官就成了他们博弈的目标,大臣们暗流涌动,其中又有人借此达成了关系,被举荐了出来,正式提到天子面前来。

  今日前,大臣们自以为稳超胜券,最不济的也只是他们私底下的博弈而已,这次试探和较量到底是他们赢了,就在这些大臣心里开始雀跃时,赵励从中作梗,让他们的所有算计付诸东流,不止算计落了空,反倒让他们要较量的年轻官员正式操办起朝中大事,这岂是单纯的落空,更是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给这些威胁到他们的新官员做了嫁衣!

  白浪费一腔心血,反倒送别人上了位,这让大臣们怎么不恨赵励!

  “你们就不觉得这一切,倒像是安排好的吗?”从即将胜利的喜悦中彻底清醒过来,有人察觉到了不对。

  从顾元舜这些年轻官员回京入职,到他们的感到威胁,到他们这些同朝为官多年的大臣的警觉,甚至暗地里的联手,都像是被人刻意引导出来,让他们来争,让他们举荐,他们在明面上争闹不休,却在最后被一网打尽,恰好他们举荐的人都有问题,最后他们防备的人上了位。

  说话的官员顿下脚步,回头看了眼远远的承明殿,在日头西斜之下,承明殿房顶的黄瓦仍旧折射出惊人的光芒,让整座承明殿如同沐浴在光芒之下,瑰丽动人又庄严无比,一如数百年的时光,这座天子御宫仍巍然屹立。

  “你们别忘了,赵励是当今的心腹红人。”

  赵励被当今一步步提拔到如今的正三品大员,代天子监察百官,是天子放在禁宫外的眼,都察院连左、右都御史都没有出面,赵励怎么敢冒着得罪百官的风险,亲自送奏折入承明殿,在即将定下官员的时候,当着他们的面状告大臣。

  大臣们眼中骇然,只有一种可能,赵励是得了天子授意。

  “为什么?”

  承明殿中,闻衍看向下方的赵励,提醒他:“得罪了这么多大臣,他们可是已经恨上你了。”

  哪怕大臣们猜到了真相,但他们不敢冒犯天子,却会把这一切都怪在赵励头上。

  赵励目光中毫不动摇,早在入殿前,他就知道今日后,会有无数大臣要反扑向他,要把他拉下马,但他仍然选择了这一条路,“臣问心无愧,尽忠陛下,只要臣不做有违律令的事,他们就奈何臣不得。”

  闻衍勾了勾嘴角:“朕自然是相信爱卿的忠心。”

  他目光看向纱帐内室,“相信德妃听到爱卿这番话也会十分高兴的。”

  赵励心中微动,随着看过去,纱帐被撩开,钟萃从内室走出来,朝闻衍见了礼:“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