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节(2 / 2)


  那人眼珠子转了两下,随着郁当家的说辞,他渐渐也想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脸颊上顿时红霞漫天,有些羞愧“多谢两位救命之恩,小子桓县人士施越东,年十六,今日蒙两位恩公搭救,感激不尽”

  施越东有些想站起身,无奈渴了太久,身子还有些软,一屁股瘫在了凳子上,随即的还有肚子“呱呱呱”的叫声,这下,施越东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郁桂舟父子俩相视一笑,到底顾着施越东的脸面,没敢细问。郁当家道“东小子饿了吧,我去给你下碗面条”

  “不……不用了”施越东哪还好意思吃面。他因为只顾着读书,险些忘了时间,出门后一路紧赶慢赶的,生怕来不及参加考试,为了节约时间,路上连水都少喝,待到了渝州后,心里那口气才搁下,但随后就是身体的本能反应。

  在敲郁桂舟父子俩房舍时,施越东其实已经在别的房舍处敲过了,只是里边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读书太认真,还是不想理会这些无关紧要的人,竟是无一人开门,最后他实在受不住,这才显显倒在了门前。

  郁当家手脚麻利的下了一碗面条过来,洒了些切碎了的青叶子,上头还盖了一个亮堂堂的鸡蛋,一阵一阵的香味勾得施越东肚子一阵儿叫唤,在郁桂舟父子的劝说下,施越东这才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

  饭后,施越东不好意思的讲述了自己这番惊心动魄的经历,听得郁桂舟父子格外无语。

  感情,这还是个书呆子。

  又待了一阵,等施越东觉得浑身有了些力气后,这才提出告辞,郁桂舟看他还有些歪歪扭扭的样子,不禁有些担心“越弟,你没事吧,不如今日就在这儿歇歇脚吧?”

  本来郁桂舟都以为自己的年纪够小了,没成想这来自桓县的施越东更是年幼,只是看着还有些不知世道险恶的模样,也不知是不是某个大家培养出来的,只是看着也有些不像,否则也不会身边连个人也没有。

  施越东闻言,脸上浮起一抹感激,但还是坚定的摇摇头“不了,郁兄,我的族人在渝州这里已经置下了地方,我直接过去就行,今日得你们相救,越东感激不尽,我与郁兄年纪相仿,日后可以一起探讨经书,互证书道”

  “那好吧,咋们就此说定了”知道施越东有地方住,郁桂舟也不再挽留,两人互相留下了联络方式后,各自转身。

  郁当家边走边摇头“这孩子看着比你弟弟也大不了多少”

  “可不?”郁桂舟想,她小媳妇看着也就这般大小吧,也不知这些日子在家里过得如何,可曾有多歇息?

  想来是没有的,那小姑娘,没他在身旁,惯常没把自己当姑娘在用。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丁氏:盼星星,盼月亮,舟哥儿你回来,再也不对你甩脸子了!

  郁桑:娘,你还说安分点吧,这是为你好,这一套提拉体操,不过数日,你就能变成一个拥有s型的女人,再也不用担心我爹出门遇寡妇了。

  ……

  完毕!

  哈哈哈,继续推推新文《引月入檀》已更新一章。

  第60章 古代穷小子之↑秀才试(一)

  三月下旬, 学子们已经陆陆续续赶到, 临近考试,郁当家突然开始紧张起来, 不停的给郁桂舟备下了吃食干粮, 笔墨纸砚等等,还大方的在布庄买了棉衣,说是让他换上新衣裳盼个好兆头,在郁桂舟的一通劝阻下,方才收敛了几分。

  院试那日,天空格外明亮,像被水洗过的一样留着淡淡的几点金光, 城西房舍离考场稍远一些, 清早天蒙蒙亮的时候,房舍就传来了动静,日日关在房里的学子们手里提着篮子, 或在人的陪同下, 走了出来。

  学子们显然紧绷着, 碰到相熟的也浅浅的打了个招呼作罢。

  “老大,你爹我这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郁家父子也走在人群里, 郁当家在左右看了看,说道“你也不用太紧张了,这考试就是运气,万一运气好,就考上了, 万一运气不好落榜了,那就等下次再来啊”

  郁桂舟嘴角浅浅勾起一个笑“爹你放心,儿子会尽力的”他身上得体的青色儒衫在清晨的风里淡淡的吹起了一角,薄红的光朦胧的洒在脸上,把他衬得更加温润如玉,整个人仿佛都舒展开了,在迎接属于他的星辰皓月。

  考场外,早就挤满了人,城西离考场稍远,待他们到时,天色更亮了几分,郁桂舟跟着排队,余光见郁当家在袖中露出的手指都在发颤,面上笑得僵硬,认真的对他说道“爹,你放心吧,儿子有把握的,你就在房舍安心等我就好,三日后我就出来了”

  或许是他太过从容,脸上竟找不到一丝紧张担忧害怕,这也渐渐也感染了郁当家,他的动作自然了许多,虽然眼底还有几分忧虑,但面上还是乐呵呵的“唉,等你进了考场后爹就回去等你”

  父子俩相互安慰,落后在郁桂舟身后的中年学子听到他那大言不惭的话,朝天翻了个白眼。

  这些小年轻啊,个个都觉得自己满腹书华,自以为秀才手到擒来似的,没见他三十好几了还在这儿站着吗,说话这般草率也是难有大器的?

  很快轮到了郁桂舟,他从郁当家手里接过了篮子递给了负责搜查的士卒们,其中一人揭了过去,拿出里头的文书和画像仔细的比对后,朝另外一人点头,顺道还说了句“有清县县太爷的作保”

  另一人听了,虽然没表示,但搜身的动作明显轻了许多,等把他带的笔墨纸砚、干粮清水检查后,很快就拿了一块写了数字的号房牌给他,朝他摆摆手“进去吧”

  “多谢两位”郁桂舟朝他二人拱拱手,侧头看了郁当家一眼,大步进了考场。待进去后,他拿出号牌找到了位置,才明白先前那位搜查的士卒说的那句有县太爷作保的意思。

  他的位置远离所谓的臭号,在墙头外,还有几支花香迎着春日展露,挥洒着点点余味,号子虽然小,但在每一科考完后,还可以在指定的墙角一块活动活动,比起后世那些皇朝越发严谨的规矩,大魏国的科举目前还是有些人情味的。

  说来他能进这里,还是托了上次把稻田养鱼的法子公开的福。而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对县太爷来说,这就是了不得的功绩,虽然没有对郁家表示额外的赏赐,但在正要考科举的郁桂舟的身上说上两句,就已经帮了他们很大的忙了,县太爷得了功绩,他得了名声和实惠,谁都不亏。

  郁桂舟在原地转了几圈,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进来了,彼此遥遥见了见礼,等有考官报着试卷进来后,所有人都坐在号房里不说话了,考官身后,一队带着盔甲的士卒守在了四处,接着铜锣声连接敲响了三次,本次主考府尹姚大人和提督学政张大人携手走了进来,坐在高处,张大人还在台前高声说了两句鼓励的话。

  随后,考官命人一一发下试卷。

  第一张卷也称“试卷”,是考验学子四书五经是否倒背如流,先是从经书里任择一页里择取数行,再裁纸为帖,盖上每行里的三五字,令学子写出这三五字,有时候为了迷惑学子,考官还会选取差不多的字句来做考核内容。

  在郁桂舟的记忆里,原主三年前下场时,就败在了这里。

  他抬头见对面的学子们或皱眉,或嘴唇微动,低头读着卷案上的字句,默默的背诵起来,有觉得相似的,便在草纸上写了下来,继续背后头的。

  高台上两位主考官见学子们奋力驰笔的模样,相顾一笑。

  “张兄来了渝州府一段日子了,可在今次这批学子中看到了谁有不同之处的?”姚大人不做痕迹的问道。

  张大人坐得规规矩矩的,只微微侧了头,摇头不语。

  姚大人心里嘀咕一句“老狐狸”,像是感叹似的说了一句“陛下注重学子们的品德和资质,如今看着他们,仿佛想到了数年前的自己一般”

  张大人总算说话了,语气里带着几分暗示“这些学子们如何能跟姚大人相提并论,姚大人可是清河大儒的弟子,而他们在读书之路上不过刚刚起步罢了,与大人比,自是不能同日而语”

  姚大人干笑两声,带笑的眼深藏着一抹锐利。

  “张大人说笑了,谁不知道儒派学子遍布整个大魏,张大人可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二人身侧的考官们不自觉的稍稍离这虽不见刀光血影,但处处深藏着陷进的是非之地远了一些,心里真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