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二十八章 导火索(2 / 2)

“打了三个多月,已经花掉了大概七万亿。”

黄峙博一愣,笑着说道:“6总,这不是还剩了七万亿吗?”

“你想得好,这仅仅是战争开支,还没有考虑战后重建。按照朝鲜的规模,战后重建所需资金不会少于十万亿。”

“要这么多?”

“这还只是开始,如果我们在朝鲜的资源开项目顺利展开,朝鲜当局还得自筹一部分资金。当然,这些都是元与黎平寇说的,我也不懂经济。只是有一点你得知道,我们剩下的战争经费不多了。”

“还有多少?”

“我也不清楚,不过也就这一两个月,得考虑结束这场战争。”

黄峙博锁紧了眉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这些钱,现在还在我们手里,或者说流入了国内市场。花掉的七万亿,几乎全部用在军火采购上,仅支付给军火企业的就多达五万亿,然后再通过军火企业支付给了其他企业,比如矿山、钢铁厂、化工厂、电子厂等等。结果就是,这些钱必然会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国内消费市场,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环比的话,现在的物价已经比战争爆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统计结果可不是如此。”

风烈一愣,说道:“你也关心国内的事?”

“志愿军又不是无根浮萍,我当然得关心国内的大事了。”

“公布的统计数据有水分,毕竟稳定民心最重要,可是现实就是现实,如果继续扩大战争开支,恐怕国内就要出问题了。”

“有办法解决吗?”

“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停战。”6风烈长出口气,说道,“这不是别人的想法,而是元的想法。只有尽快结束战争,我们才能尽快收获战争果实。别的不说,停战后,我们得帮助朝鲜进行重建,到时候大笔资金将流入朝鲜,国内的可流动性减少,通货膨胀自然就能得到控制。此外,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原因中,资源紧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按照我们跟朝鲜签署的协议,在重建初期,朝鲜主要用矿产等资源偿还债务,而在战争期间向朝鲜提供了战争融资的私营银行将优先获得投资权,因此我们的民间资本能借这个机会,进入朝鲜。”

“也就是说,让富人获得高汇报的投资机会?”

风烈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即能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又能留住社会财富。搞得好的话,元还会借用这个机会,开放更多的垄断领域,让民间资本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这么说,元准备大动手脚了?”

“这场战争不但是我军重振军威的一次机会,也是我国推进改革的绝佳机会。只是在做这些之前,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

“什么?”

“打赢这场战争。”

黄峙博一愣,似乎没有明白过来。

“知道嘛,我们搞任何改革,最大的阻力不是民间力量,而是已经处于垄断地位、而且从垄断中获得了好处的利益集团。说简单点,就是我们内部的矛盾。元先搞改革,先就要获得足够的支持,获得让他推行改革的力量。在所有力量中间,军队的支持至关重要。没有军队的支持,任何深入到体制内部的改革都无法成功。只有打赢了这场战争,回国后的志愿军成为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元才有了这个基础。更重要的是,一场胜利的战争,会提高元的个人威望,从而解决一些原本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从领导层到民间,恐怕不会有人质疑元的战略决策了。”

“6总,你这话的意思……”

“什么意思,你慢慢想,迟早能想明白。”6风烈笑了笑,说道,“只是,回去后你得做好几件事。”

“什么事?”

“打了几场恶仗,志愿军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指战员,而且他们都很年轻,也没有多少背景。不管怎么说,志愿军迟早得回国,所以你得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让他们获得应有的待遇。”

“6总,这不是开玩笑的事。”

“当然没跟你开玩笑,而是让你去做。当然,不管你怎么做,他们都是中**人,而且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位的军人。我已经答应元,再干几年。当了几十年的兵,我没什么好指望的,只是希望给我们的子孙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你还年轻,用不着像我这样考虑问题,更应付诸行动。”

黄峙博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6风烈的意思。

“还有,等你回来,军事改革的事情得抓紧进行。我只是提个醒,你别多想,打赢这场战争再说。”

黄峙博没有多说什么,他非常清楚6风烈的意思。

战争只是导火索,战胜外来的敌人仅仅是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准备。6风烈已经表现出了退意,即便再干几年,也是为黄峙博打基础。只要他干得好,肯定是下任总参谋长,而傅秀波需要的就是一个像黄峙博这种,锐志改革的军事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