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章 血染横滨(2 / 2)


“你打算怎么做?”

“让舰队回港,进行全面大修。”

“这……”

“名义上,检查战舰的状态。如果有需要,可以人为的制造一些事故,让那些刚刚做了检修的战舰回来。”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在具体安排上,必须小心谨慎,既能让美国相信时机已经成熟,又不能承担太大的风险。总而言之,就是让美国佬空欢喜一场,以间接的方式动战争。”

章玉廷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老周,你怎么看?”

“我?”周渝生咬了咬牙,说道,“反正我说了也没用,我只有一个要求,别拿潜艇部队开玩笑。”

“这怎么叫开玩笑?”

周渝生叹了口气,没有跟牧浩洋争辩。

事实上,谁都知道,引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不是谁打第一枪,而是谁有把握来打响第一枪。

第四章各算各的

李明阳的判断非常准确,到了二零五二年底,美国当局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在什么时候打对美国最有利。

二零五二年初,五角大楼就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战争计划。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这份计划是美国总统卢卡斯通过国家安全顾问鲍威尔提出,由国防部长麦卡锡与参联会主席乔丹海军上将组织制订的,主要参考了的情报,以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的评估报告。作战计划的主体内容,就是如何在战争爆的时候,一举歼灭中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

显然,这份战争计划的可行性并不大。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有三座大型海军基地,三分之一以上的战舰常年在太平洋上活动,还有三分之一的战舰随时能够出港,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战舰在母港内进行维护保养。突然袭击,最多只能消灭留在港口里面的中国舰队,而出海巡逻的中国舰队、以及在战争爆时紧急出港的中国舰队仍然具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也就有足够的把握在太平洋上扭转战局。

受此影响,五角大楼开始修改这份战争计划。

当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聚集在一起,给美军动突然袭击的机会。

显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中国舰队不会同时返回军港,也没有理由集中活动。

事实上,在战争乌云压顶的情况下,美国舰队也采取了同样的部署策略,始终保持三分之一以上的战舰在外活动。

为此,就得想办法让中国舰队同时返回港口,或者同时出现在某个地方。

前者不大可能实现,那就只能在第二种可能上做文章了。

五角大楼想到的,正是中国的软肋:印度洋。

按照由乔丹上将制订的计划,只要美国宣布向澳大利亚增派三支航母战斗群,而且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主要在印度洋活动,中国海军就会向印度洋增派舰队,甚至会由此认为战争即将爆。到这一步,美国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能让中国海军把主力舰队派往印度洋。

这件事情很简单:把舰队派往迪戈加西亚。

从战略上讲,迪戈加西亚是美军在印度洋上的主要立足点,也是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后院的主要支撑点。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中国海军就把迪戈加西亚当成眼中钉,因此把两支航母战斗群全部留在了西印度洋舰队,只在东印度洋舰队保留了两艘巡洋舰,没有部署航母战斗群。

中国海军的这一部署,也证明了中国海军奉行进攻战略。

说得直接一点,在美军没有向迪戈加西亚部署航母战斗群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将在战争爆后攻打迪戈加西亚,拔除这颗眼中钉,再挥师西进,封锁与摧毁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主要军事基地。

当然,中国海军此举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垮美国海军,而是保护印度洋的战略航线。

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向迪戈加西亚派遣航母战斗群,肯定会被中国海军当成开战前的主要信号。

换个角度看,就可以确定,只要美军在印度洋上有大动作,中国就会为开战而准备。

从军事上讲,中国先要保证的不是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因为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区域还不到美国海军的十分之一,加上在本土外围防线上精心营造了十多年,中国海军有足够的把握把美军挡在离本土一千公里外的地方,确保本土不会遭受大规模打击,而其印度洋航线更加脆弱。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肯定会力争在开战之后,先巩固印度洋上的制海权。

说得直接一些,就算中国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也会在美国向印度洋增派舰队之后,把主力派往印度洋。

乔丹上将的意图很明确:在中国舰队奔赴印度洋的时候下手。

要知道,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的通道非常有限,主要就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因此只要控制了这三条海峡,美军舰队就能动突然袭击,一举消灭聚集在一起的中国舰队。

当然,这无法保证彻底打垮中国海军,因为中国海军不可能把舰队全都派往印度洋,肯定会留下部分舰队在太平洋上警戒,但是这是打垮中国海军,帮助美国海军在开战后就夺得战略主动权的唯一办法。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美军掌握了兵力上的优势,在太平洋上击败中国海军就不是问题。

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美国总统批准了这份作战计划。

此时,已经是二零五二年九月下旬了。

按照乔丹上将的安排,美国海军将先从大西洋舰队抽调三支航母战斗群,以保护盟国的名义部署到澳大利亚。在舰队部署就位之后,美国将宣布向迪戈加西亚部署舰队,只不过部署的不是派遣到澳大利亚的舰队,而是大西洋舰队的另外三支航母战斗群,因此能够在印度洋方向上投入六支航母战斗群。在此期间,美军太平洋舰队不会轻举妄动,仍然以正常态势部署巡逻。按照乔丹上将的判断,中国海军在已经拥有十二艘航母的情况下,至少会向印度洋增派四艘航母,在太平洋上留下六艘航母。如果中国打算先动手,就会向印度洋增派七艘航母,只在太平洋上留下三艘航母。不管出现哪种情况,美军舰队都能在东北印度洋上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一举消灭中国舰队,然后回头干掉西印度洋舰队,拔除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据点。到这一步,就算中国海军还剩下六艘航母,也得留在印度洋上,抵挡美军太平洋舰队。

真要展到这一步,局面将变得对美国非常有利。

原因很简单,只要夺取了印度洋制海权,美国海军就能以守为攻,不用急于在太平洋上寻找中国舰队决战。到时候,希望决战的反而是中国海军,因为只有通过决战,中国海军才有望挽回不利局面。

海战不同于6战的地方就是:主动寻求决战的一方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对美军来说,这就意味着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背靠着后方的基地群,与中国舰队决战。

至于胜算如何,有点常识的海军将领都能搞清楚。

当然,如果运气再好一点,比如中国海军在轮交战后只剩下三艘航母,美国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可以说,到时候甚至不需要决战,美军就能通过战略封锁打垮中国。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比较糟糕的结果,比如中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及时出港,而且避开了美军舰队,那么中美就得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

问题是,即便如此,局势对美国也有利。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先要做的就是夺回印度洋的制海权,而不是在太平洋上起进攻,也就得再次派遣舰队进入印度洋。在此之前,美国舰队有足够的时间拔掉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基地。也就是说,中国舰队必须在没有后方基地做依托的情况下,与兵力占有优势的美军舰队决战。

再退一步,就算中国海军打赢了这场战斗,局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印度洋上的胜利不是决定性的,中国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完成战争动员,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赶美国,至少在舰队规模上,没有两三年,中国无法过美国,也就无法在太平洋战场上反败为胜。在这两三年里,美国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处于进攻地位,也就有能力削弱中国的战争潜力,比如击溃中国的本土外围防线,动用部署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轰炸机打击中国本土。

可以说,在军事层面上,该计划万无一失。

十月十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要求,将派遣三支航母战斗群常驻澳大利亚,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太平洋第三舰队。

此时,三支美军航母战斗群已经到达南大西洋,正在前往印度洋途中。

按照计划,十月底的时候,美国国防部将走出第二步,即宣布向迪戈加西亚派遣航母战斗群。

问题是,没有等到十月底,中国海军就做出了回应。

十月十七日,牧浩洋亲自召开新闻布会,宣布中国海军将在月底之前对所有主力战舰进行全面维护。

也就是说,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将6续返回港口。

虽然牧浩洋没有透露详细内容,比如为什么要进行全面维护,以及如何安排数百艘战舰进行全面维护,但是这一声明依然被外界解读为战争信号,即中国海军针对美国向西南太平洋与印度洋派遣航母战斗群做出了反应,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海军会在必要的时候主动出手。

这下,局势紧张了起来,而乔丹上将制订的计划也不管用了。

原因很简单,在美国军方看来,中国的应对措施不是向印度洋增兵,而是以准备动全面战争来应对美国的军事挑衅行为。

第五章是战是和

乔丹上将制订的计划落空,不等于偷袭中国舰队的行动没了着落。

十月十八日,美国总统卢卡斯亲自参加了参谋长联系会议,讨论当前的中美形势。

在这次会议上,几乎所有将军都认为,中国海军对主力战舰进行全面维护,正是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从时间上看,最迟二零五三年一月初,中国海军舰队就将达到最佳状态,获得向美国开战的能力。

当时,乔丹的观点最为激进。

在他看来,到二零五三年初,中国海军将拥有十二支战斗力完备的航母战斗群,包括四艘强大的“泰山”级航母,总体战斗力已经非常接近美国海军,而中国海军的活动区域却只有美国海军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海军能在关键战场上获得兵力优势。按照乔丹上将的判断,到时候中国海军会把四分之三的舰队留在西太平洋上,先攻占关岛与北马里亚纳群岛,把本土防线向东推进一千五百公里,然后南下扫荡西南太平洋,堵住美军舰队进入印度洋的航道,顺带攻占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在印度洋方向上,中国海军则会先攻占迪戈加西亚,然后南下控制马达加斯加与南非,北上控制亚丁湾与苏伊士运河。面对中国的战略进攻,美国的处境将极为艰难,即便在西太平洋上起反击,反败为胜的可能性也不大,很有可能丧失战略主动权。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先制人,趁中国还没有完成战争准备动战争。

乔丹的建议得到了多名将领支持,包括空军参谋长阿诺德上将。

在乔丹提出先制人后,阿诺德提议动用战略轰炸机,密集突击中国的海军基地,一劳永逸的消除潜在威胁。

显然,阿诺德的军事建议更加激进。

只是,在这个时候,阿诺德手里没有现成的作战计划,提出的只是建议,而不是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除了空军,6战队司令里梅尔上将也支持立即对中国开战。

里梅尔的功课做得更到位,他提出了一份作战计划,即在轰炸了中国的军事基地,海军夺取制海权之后,先出兵菲律宾,封锁通过南海的航道,然后攻打冲绳群岛,把战线推进到中国本土附近。

只是,他的这份作战计划的可行性并不高。

攻打菲律宾的话,美军至少需要动用二十万地面部队,相当于6战队所有师的两倍,还需要动用九艘以上的航母。更重要的是,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此后攻打冲绳群岛,肯定会面对面的与中国空军交锋,而九支航母战斗群不足以确保制空权,因此需要依托菲律宾的空军基地。如此一来,攻打冲绳群岛的作战行动就得推迟,而中国肯定能在此期间完成战争总动员。

事实上,里梅尔的计划需要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在空军的突然袭击中,中国舰队遭到致命打击,美国海军轻松夺得制海权。如果没有制海权,6战队在菲律宾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肯定会遇到麻烦。

问题就是:就算重创了中国舰队,美军就能夺得制海权吗?

要知道,第五代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均达到了两千公里,而且中国还有一支不可小觑的水下舰队。在空军战斗机的掩护下,中国潜艇能在离本土两千公里的范围之内对任何一支美军舰队构成致命威胁。

很明显,就算夺得了制海权,美军也很难立即利用制海权。

当时,较为理智的只有6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

在给总统的建议中,马歇尔上将明确提到,就算能够一举击溃中国海军,也很难同时打垮中国空军,而中国本土防御圈的支柱不是海军,而是空军。也就是说,美国取得的战略优势只能使中国在战争初期丧失主动进攻的能力,无法对中国本土构成威胁,也就无法阻止中国进行全面战争动员,更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削弱中国的战争潜力,最终仍然得跟中国进行正面较量。

结果可想而知,美国的胜算不会大到哪里去。

根据这些判断,马歇尔建议尽量维持和平局面,不要轻易向中国开战,更不能主动向中国开战。

问题是,马歇尔的声音太小了。

不管战争进程如何,6军在战争初期的地位都不会高到哪里去,因此6军参谋长的建议肯定很难受到重视。

所幸的是,卢卡斯没有丧失理智。

在参谋长联系会议上,卢卡斯没有做出开战决策,只是要求麦卡锡与乔丹尽快拿出具有可行性的作战方案。

回到白宫之后,卢卡斯让鲍威尔把国务卿康拉德叫了过来。

“不可否认,现在很有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康拉德不是主战派,也不是理想主义者。“对我们来说,要想打赢这场战争,不但需要一个好的开始,还需要一个完美的过程。当然,好的开始是先决条件。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当前的机会,至少能够在战争初期掌握主动权。”

“这表示我们能够取胜吗?”

“当然不是,问题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康拉德知道总统在想什么,因为卢卡斯能在四年前当选总统,并且在今年的大选中获得百分之七十八的民调支持率,表明他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政治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尽量让局势向好的方向展,尽可能的争取对我们有利的局面。”

“在我看来,阻止战争对我们最为有利。”

康拉德叹了口气,说道:“我们这么想,可是并不表示中国当局也这么想。我已经跟中国总理通了电话,对方的态度非常强硬,先谴责我们向澳大利亚部署航母战斗群,表示中国海军只是进行常规性的检查与维护,没有挑衅我们的企图。很明显,中国总理是在拖延时间。”

卢卡斯没有开口,因为中国总理的这番话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

作为外长出身的总理,杜小蕾非常精通外交事务,也知道如何处理外交问题,因此在言辞上更像外交家。说得简单一些,杜小蕾的答复只是一种外交辞令,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结果却被康拉德误解了。

“总统……”国家安全顾问鲍威尔迟疑了一下,说道,“如果别无选择,我们就得为开战做好准备。”

“你们就这么想得到战争吗?”

鲍威尔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康拉德也没有吭声。只是,两人的态度很明显,战争已是唯一选择。

卢卡斯长出口气,说道:“如果现在开战,我们基本上没有胜算。要知道,只要我们无法打击中国本土,那么中国就能在半年到一年之内完成全面动员,而中国的战争潜力远远过了我们。”

“总统,中国没有这么可怕。”

“是吗?”

鲍威尔迟疑了一下,说道:“击败中国,先就得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切断中国的所有海外航线。中国的战争力量是建立在地区经济体上的,主要范围就是东南亚与南亚。只要对中国事实战略封锁,中国的经济活力就将大幅度降低,战争潜力也将受到影响,根本不可能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相反,我们拥有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至少在丧失制海权之前不会遭到中国的战略封锁。”

卢卡斯的眼皮跳了几下,没有直接反驳鲍威尔。

“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一举消灭中国海军,或者重创中国海军,我们就有能力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康拉德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中国进行战争动员,我们也会进行战争动员。相对而言,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内,我们拥有非常大的优势,有足够的把握把有利态势转化为胜利果实。”

“关键就是,能否一举消灭或者重创中国海军。”鲍威尔补充了一句。

“也许,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康拉德看了卢卡斯一眼,说道,“根据我的判断,中国海军在完成检修工作之后就将达到最佳状态,而且能够维持一年以上。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年间,中国海军的战备率将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我们很难获得同样的机会。等到一年之后,恐怕就算我们不动手,中国也会主动挑起战争。没有了主动权,我们将在三到五年之内战败。”

卢卡斯也看了康拉德一眼,觉得国务卿与乔丹上将的言辞几乎如出一辙。

“总统……”

“不管怎么说,中国战舰不可能在一天之内返回港口,而且国防部与参联会也没有拿出可行的作战计划。”卢卡斯知道必须表态,不然两位主要幕僚会一直规劝下去。“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静观其变。在获得具体的作战方案之前,我不会表态,也没有必要表态,所以我们必须耐心等待。”

总统说完,康拉德与鲍威尔似乎都松了口气。

虽然卢卡斯依然没有做出让步,在战与和的问题上态度模糊,但是最后这番话表明,他已经倾向于动战争,只是欠缺一个必要条件,即对中国事实先制人军事打击所需要的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高层也彻夜未免。

第六章争取和平

与美国国务卿康拉德通了电话后,杜小蕾就急匆匆的赶往元府,参加由黄瀚林召开的高层会议。

这起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杜小蕾心里非常清楚。

说得简单一些,在里面推波助澜的,正是中美两国的军方将领,特别是那些掌握着实权的高级将领。

问题是,能够就此证明军人做错了吗?

杜小蕾早就看了出来,牧浩洋的目的只是捍卫国家利益,避免中国军队在战争爆的时候遭到致命打击。

如果战争已经无法避免,那么牧浩洋所做的一切就没有错。

那么,战争还能够避免吗?

作为外交家,杜小蕾当然希望战争永远不会爆,但是作为现实主义者,她更加相信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年初的时候,就有很多迹象表明,美国正在积极策划战争。

在春节过后的第一次高层会议上,杜小蕾就提出,应该密切留意美国,警惕美国制造与挑起战争的行为。

当时,杜小蕾拿出一份谁也无法忽视的证据。

在二月初,美国副总统访问莫斯科的时候,与俄罗斯总统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即在俄罗斯遭到入侵的情况下,美国将提供包括军事在内的各种援助。在这份协议中,美国还承诺帮助俄罗斯调整军事指挥体系,建立效率更高的作战指挥系统,使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得到全面提升。

这份秘密协议,可以看成是美俄同盟条约。

当然,不是对等的同盟条约,即俄罗斯不承担义务,只有美国单方面对俄罗斯的战略安全负责。

问题是,不管怎么解释,这是美国迈向战争的关键一步。

只要美俄结成同盟关系,中国将别无选择。说得简单一些,就算美国不挑起战争,中国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动战争。

站在外交家的角度,美俄秘密结盟已经使开战进入倒计时阶段。

问题是,黄瀚林并不是外交家。

在那次高层会议上,黄瀚林没有批准军方提出的建议,即制订一份针对俄罗斯的全面战争计划,而是要求杜小蕾进行外交努力,争取稳住俄罗斯,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避免战争爆。

为此,杜小蕾在四月初访问了莫斯科,会见了俄罗斯总统与总理。

虽然会晤的气氛很融洽,但是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俄罗斯总统与总理都没有接住杜小蕾伸出的橄榄枝。

可以说,这已经是中国当局为阻止战争进行的最后一次努力了。

当时,杜小蕾在莫斯科开出了非常高的条件,包括不再向中亚国家提供援助,甚至暗示只要俄罗斯承认中国在东亚、东南亚与南亚的地位,中国就会促成扶桑当局放弃对北方四岛的领土要求。在领土安全问题上,杜小蕾还提出,中国愿意签署一份双边性质的边境安全协议,即中俄同时将边境地区的军队后撤两百公里以上,在离边境两百公里范围内的军事部署与调动都将提前通报对方。在蒙古问题上,杜小蕾也表明了立场,即中国无心吞并蒙古,也不会采取任何破坏中蒙俄三边关系的行动,但是要求俄罗斯也做出同样的保证,不在蒙古采取单方面行动。

总而言之,为了安抚俄罗斯,杜小蕾几乎做出了所有让步。

可惜的是,俄罗斯当局依然认为杜小蕾没有诚意,她做出的所有安全保证都无法确保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不受威胁。

当然,杜小蕾没有就此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杜小蕾的主要工作就是与俄罗斯打交道,想方设法的改善中俄关系。

直到十月份,随着美国宣布向澳大利亚增派舰队,局势才变得不可收拾。

当时,杜小蕾就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压垮和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月十二日,杜小蕾专程找到牧浩洋,提到了美国向澳大利亚增兵的事情,而牧浩洋的立场非常明确:美国增强在西南太平洋与印度洋方向上的军事力量,已经对中国的安全与利益构成了直接威胁。

只是,杜小蕾怎么也没想到,牧浩洋会在五天之后做出回应。

虽然杜小蕾不是军事家,但是她知道,牧浩洋下达的命令,等于是在告诉美国:再过几个月,中国就有能力动战争。

所幸的是,在此之前,杜小蕾已经做了总理该做的事情。

来到元府,在高层会议上,杜小蕾先对国内情况,特别是与战争有关的情况做了全面分析。

当时,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在战争初期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如何扭转局面。

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中国自身的战争潜力。

在这份报告中,杜小蕾明确提到:因为从二零三八年开始,国内经济建设就根据战争需要做了调整,所以在进行战争管制的前提下,所需的八十六种战略物资的自给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在需要进口的百分之二十中,有大约八成能够通过6路口岸输入,只有大约百分之四的战略物资需要海运。

可以说,中国的自给率非常高。

按照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美国的自给率只有百分之六十,而且进口物资中只有百分之四十能够通过6路运抵,总物资的百分之二十四需要走海运,此外美洲经济体对海运的依赖程度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此外,中国的战略储备也较为充足。

在报告中,杜小蕾明确提到,即便在战争初期丧失了制海权,海运线路被切断,中国储备的战略物资也能坚持一年以上,确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在建军事项目顺利完成,并且可以通过空运的方式,获取必要的战略物资,确保在战争的第二年里,仍然有百分之七十的军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杜小蕾没有忘记最重要的部分:战争动员。

按照在二零三八年制订的动员计划,战争爆后,将分五步完成战争动员,即征召适龄退役军人、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全面动员、恢复义务兵役制、社会生产体系总动员与全民总动员。整个动员行动将耗时一年以上,半年内能完成前三个阶段的动员工作,把军事实力提高两倍以上。

因为涉及到军队动员,所以这不仅仅是国务院的事情。

在随后的说明中,牧浩洋提到,在完成了前三个阶段的动员之后,因为新征召的兵员需要接受三个月到半年的训练,部分技能与技术性兵种的训练周期在一年以上,所以要到战争爆后一年,6军与空军的作战能力才会有明显增长。因为装备建造周期更长,所以海军与6战队的实力要到战争爆后的第二年才会有明显增长,而且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装备建设完全依照战时体制进行。

正是如此,牧浩洋强调了第二阶段动员的重要性,提出应该同时进行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动员。

问题是,进行战争动员的前提是战争已经爆。

在这个问题上,黄瀚林的态度依然有点犹豫,似乎在他看来,仍然有挽回余地,还没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

会议进行了六个小时,最终仍然没有得出结论。

事实上,这完全在杜小蕾与牧浩洋的预料之中。

黄瀚林不是没有战争的魄力与决心,而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必须顾虑战争产生的严重后果。说得直接一点,不管黄瀚林怎么想,和平能多维持一天就算一天,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到了二零五二年,这似乎是能够看到的结果,即持续下去的军备竞赛,肯定会导致美国破产,从而使美国输掉这场持续了四十年的冷战,中国将以非战争的方式取代美国。

当然,黄瀚林并不是理想主义者。

会议结束之前,黄瀚林批准了由牧浩洋提出的军事预备方案,即在十月底之前使现役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取消所有休假,前沿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后方部队也将提高警惕,作好战争准备。

可以说,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防范准备。

就算黄瀚林不想挑起战争,也得防止美国动突然袭击。

事实上,这是中国针对当前局势,所能采取的最为有限、影响最小的措施了,而黄瀚林的意图依然是维护和平。

会议结束之后,黄瀚林把杜小蕾留了下来,让她尽快对美国进行紧急访问。

黄瀚林没有在会议上直接提出来,而是在会议后单独找到杜小蕾,主要就是不想就这个问题与牧浩洋等将领生争执。要知道,积极主战的不止是牧浩洋,还有戚凯威、母祁铁等高级将领。

说白了,在战争问题上,军方的态度高度一致。

事实上,这也表明黄瀚林对和平不抱多大希望,不然他应该在会议上直接提出为和平做最后的努力,而不是顾虑军方的感受。

对于元的良苦用心,杜小蕾也非常感慨。

如果中美双方的政治家都能像黄瀚林这样,竭尽所能的争取和平,恐怕中美关系就不会走到这步田地了。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政治家,因为策划战争的往往不是政治家。

离开元府后,杜小蕾没有立即返回国务院,而是去了总参谋部。

外交上的努力能够取得多大的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由军方决定,即军事行动与部署才是更有效的外交信号。

第七章直觉

“总理,你不会认为我是战争狂人吧?”把茶杯放下后,牧浩洋才坐到杜小蕾对面的沙上。“我们认识二十多年了吧,一直以来,我都是积极的反战份子,因为在战争上流血牺牲的是军人。”

“牧总,你是什么人,我非常清楚。”

“是吗?”

“以往,6工经常在我面前提到你。”

牧浩洋笑了笑,知道杜小蕾与6雯非常谈得来。

“我相信你的判断,也认为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可是在这个时候,我仍然希望你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贡献?”

“明天,我就飞往华盛顿,跟美国国务卿康拉德进行面对面的会晤,因此我希望你能提供一些帮助。”

牧浩洋没有开口,等着杜小蕾说下去。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化解这场危机。”

“你觉得有可能吗?”

杜小蕾笑了笑,说道:“我的观点并不重要,我们的认识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是否为和平做了全部努力。”

“总理,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当然,外交家也是现实主义者。”

“那么,你就应该知道,我们的努力不会有任何价值,也不可能有任何回报。”

“如果只是为了回报,那是不是太功利了呢?”

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本来就是功利性质的,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那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争取和平。”

“显然,这不是你我的问题,甚至不是我国的问题。”

“至少,我们应该做该做的事情。至于对方怎么选择,我们无法决定,也不会抱有任何奢望。”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杜小蕾的意思。

“牧总,适当的让步,不是退缩,更不是怯懦的表现。至少在东方文化中,这是一种值得赞扬的高尚品德。”

“好吧,你要我做什么?”

“暂时不要调动舰队,给美国传达和平信息。”

“你觉得,会有结果吗?”

“也许会,即便希望很渺茫,也值得努力尝试一下。”

牧浩洋沉思了一阵,说道:“行,我可以这么做。太平洋舰队将维持现状,只要美国不再向澳大利亚增派舰队,印度洋舰队就不会有较大规模的举动。总而言之,我们不可能做出单方面让步。”

“这已经足够了。”

“你什么时候去美国?”

“明天一早,到达的时候应该是当地清晨。”

“行,随时保持联系。”

杜小蕾没有多耽搁,她还要去国务院处理相关事务。

等杜小蕾走后,牧浩洋打电话把周渝生与章玉廷叫了过来。

“这么做,等于向美国示弱,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示弱还是其次的,这会使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揣摩。”章玉廷长出口气,说道,“按照我们之前的判断,在我军进行战前动员之后,美国肯定会加快战争步伐,用偷袭我军海军基地的方式来动战争。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舰队在海上活动,就算海军基地被毁,舰队在短期内也不会受到影响,美国就没有能力在开战后掌握主动权。也就是说,这很有可能使美国放弃开战的想法。问题是,这么做不可能避免战争,只是推迟了战争到来的时间,而我们今后将更加难以对美军的行动做出准确判断,也就很难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等于错失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你们觉得总理此行能够取得成果吗?”

周渝生与章玉廷都是一愣,随即都摇了摇头。

“我的判断与你们一样,总理的华盛顿之行不会收到任何成果。”牧浩洋停顿一下,又说道,“总理来找我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即我们只是在做该做的事情,至于结局如何根本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很明显,总理对华盛顿之行也不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她必须去华盛顿。”

“你的意思是……”

“以当前的局势,不管我们做出多大的让步,战争都会爆,或者说美国都会在近期动战争。”

“这……”

“原因很简单,美国已经没有退路了。”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拖上一年半载,局势将变得对美国非常不利。即便不考虑国民经济的问题,在军事实力上,随着第二批‘泰山’级航母在明年下水,美国海军将丧失微弱的优势。美国肯定会在此之前动战争,而现在也许是唯一的机会。”

“这么说,就算我们不让舰队回港,美国依然会动战争?”

“肯定会,只不过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弹性,也许不在今年,而是在明年年初。”牧浩洋看了章玉廷一眼,说道,“果真如此的话,局势将变得很难预测,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对美军可能采取的行动做出准确判断。”

“那为什么还要答应总理的请求?”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如果总理在华盛顿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比如美国没有把派往澳大利亚的舰队撤回去,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进行战前动员,即按照原定计划让舰队返回港口。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因为在此之后的一年之内,美国不可能获得同样的机会。等到一年之后,随着我们的新航母下水,美国就更难获得一举打垮我们的机会了。”

“也就是说,美国肯定会在这个时候动战争。”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确切的时间点,所以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美国动战争的时机,也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防范,降低我们在战争初期遭受的损失。”

章玉廷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事实上,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美国动突然袭击的时间,以便降低遭到突然打击所产生的损失。”牧浩洋敲了敲沙的扶手,说道,“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顶住美军的突然袭击,才有可能在开战后扭转战局,不然局势将变得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让我们输掉这场战争。”

“你打算怎么做?”

“我已经跟总理说好了,她会及时通报谈判情况。”

“这……”

“当然,这还不够。”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找你们过来,就是告诉你们,在总理到达华盛顿之后,战争就随时有可能爆,所以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周渝生与章玉廷都点了点头,等着牧浩洋说下去。

“先,潜艇部队必须保持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在航率。如果舰队遭受重创,潜艇将是我们在战争初期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作战力量。”牧浩洋看了周渝生一眼,说道,“相对而言,潜艇的行踪比较隐蔽,而且我们的潜艇基地以洞库为主,所以潜艇部队的部署也更具有保密性。具体怎么做,我没有明确要求,只是强调一点,即在战争爆前,尽量避免与美军接触。”

周渝生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我马上就去部署。”

“记得联络正在巡逻的潜艇。”

周渝生没有多说什么,点头答应了下来。

“老章,你得去印度洋舰队。”

“瓜达尔港?”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没有确切情报,但是直觉告诉我,如果战争爆,印度洋将是第一个决战战场。说得简单一些,美军将先在印度洋上起进攻,而且会先对付印度洋舰队。”

“要我怎么做?”

“舰队得留在港口里面,但是得做好随时出港的准备。只要收到消息,必须立即离开港口,避免遭到突然打击。”

“行,我今天就赶过去。”

“记得召集舰队官兵,说明当前的情况。”

“要不要向巴基斯坦海军说明情况?”

“暂时没有这个必要,而且我们也不能指望巴基斯坦海军。”

章玉廷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战争爆,舰队离开瓜达尔港之后,该怎么做?”

“小心为上,没有绝对的把握,千万不要与美军接触。”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我不是害怕什么,而是有足够多的理由让我们相信,战争初期的局势对我们不太有利,所以得以保存舰队实力为主。只要舰队还在,我们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如果连这个基础都没有,我们离战败就不远了。”

“行,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会及时向你通报最新情况,你也得及时汇报情况。”

章玉廷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又谈了一些与海军有关的事情,牧浩洋才送周渝生与章玉廷离开,然后给留在海军司令部的晏鹰搏打了电话,让他适当调整海军岸基航空兵的部署与巡逻安排,增强在西太平洋上的巡逻力量。

做完这些,牧浩洋愈感到不安。

可以说,考虑得越深入,那种战争即将爆的感觉就越强烈。

经历了这么多场战争,牧浩洋很少怀疑自己的直觉,有的时候甚至更愿意相信直觉,因为这不仅仅是直觉,而是他服役四十多年、指挥大大小小数十场战争累积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一名高级将领最宝贵的财富。。.。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