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炮灰婆婆的人生(快穿)第237节(1 / 2)





  这丫头已经不哭,只是整个人还有些蔫,三人结伴去了镇上。兄妹俩没主意,柳纭娘买了老面粉,又买了些肉和骨头,还买了大料,油盐酱醋和碗和桶,八钱银子全部花光,最后的几个子儿用来租牛车回家。

  回家就开始熬老汤,三人都没闲着,在这期间,孙大树进来瞅了一眼,何氏没说话,默默坐在了灶前烧火。

  天蒙蒙亮,三人把老汤搬去镇上,给人煮疙瘩汤。还带了个小灶,汤一开熬,肉香弥漫,闻着让人口舌生津。

  很快就开了张,边上的屠户受不住这个味儿,让煮一碗。

  加肉的七文,不加肉四文,屠户不缺肉吃,但也不缺不银子,直接来了一碗肉的,最近早晚天有些凉,喝上一碗浑身都暖和起来。

  开张后,挺多人都围了过来,还有些带着孩子的,觉得这个挺划算,哪怕就吃四文的,也是肉汤啊,算是开了荤,面疙瘩也算细粮。今儿的桌子是柳纭娘给了十个钱问边上饭馆借的,没到饭点,桌子就是个摆设。肉汤又不是真的用肉来熬,用的是便宜的骨头,只不过熬得久,闻起来香而已。

  还有些觉得柳纭娘的肉卤得好,特意买肉的也有。

  三人忙得脚不沾地,中午之前,汤和肉全部卖完,孙小寒不知道有多少铜板,反正不老少,肯定是赚的。

  还了桌子,又找地方放了灶,三人买了明天要用的肉,今儿都不够卖,特意多买了一些。挑着桶回家的一路上,兄妹俩的笑声就没停过。也没说多好笑的事,反正就是想笑。

  回到家里,迫不及待数铜板,只半天就得了六百多,家里的面才用掉两成。疙瘩汤嘛,本身就用不了多少面,主要是汤而已。

  柳纭娘沉吟了下:“可以做点烙饼或是包子一起卖。”

  “这个我会。”孙大树以前不敢拿那么多银子来试,看到这生意能赚钱,至少比地里赚得多,立刻也上了心。

  他和村里别的男人不同,还没懂事就在后娘手底下过日子,娶的妻子又是个跛的,还每年都病上一段,灶上的事他也门清。

  孙大树调馅时,柳纭娘从旁指点了下,包出来的包子很香,连隔壁的孙父都被引了过来。

  “做什么吃的?”

  孙大树对父亲有些怨,但没到断绝关系的地步。说起来,成亲后就分家,虽然苛刻了些,但也给了他机会。毕竟,若是一直不分,无论怎么干,夫妻俩都只能糊个口而已,等到分家,还是得重新开始。再说,那后娘刻薄,若还合成一家,小寒兄妹俩还要吃不少苦头。

  孙父吃了俩,听说要拿去卖,便不肯吃了。

  隔壁有人喊:“小宝他爹,你在隔壁做甚?赶紧回来,对了,顺便带俩包子……”

  孙大树:“……”

  说实话,他万分不愿意拿包子给那女人吃。

  孙父已经负手出门,开门又关门声后,隐约还听得到他的声音:“个混账玩意儿,老子吃一个包子还问我要银子,说是要本钱……算求,指望不上的玩意儿,你别去,小心被撅回来,二翠那脾气可不好。别包子没吃上,再丢了脸让别人笑话……”

  柳纭娘面色有些古怪。她看向孙大树:“怎么转了性子?”换作以前,肯定得拿好几个回去。

  孙大树有些不自在:“有两年了,不如以前那样一心护着那边。”知道护他了。

  孙二翠平时忙啊忙的,不愿意和亲爹来往,逢年过节的礼放下就走,从来不多说话。会在孙大树这边多坐一会儿,兄妹俩难得凑在一起说话,下意识地很少说起父亲,她压根不知道父亲的这番改变。

  何氏试探着道:“可能是年纪大了,指望你养老?”

  孙大树摇摇头:“他脸皮厚着,就算不对咱俩好,咱们同样要养老,赖都赖不掉。”

  250. 第十个婆婆 七      孙大树这话是……

  孙大树这话是事实, 当下人眼中,长辈再不对,只要把孩子养大, 那孩子就得养老,否则就是不孝,会被所有人戳脊梁骨。

  何氏沉默下来。

  屋中的气氛有些低迷, 孙小寒笑呵呵道:“爹, 管他怎么想呢, 知道护着总比不护着好。”

  这倒是事实。

  六月刚赚了银子, 正在兴头上,挥挥手道:“爹, 如果顺利的话, 咱们家也不缺他的口粮。”

  听到儿女安慰, 孙大树面色缓和下来,何氏也一扫方才的难过,和自家男人分吃了一个包子。再多的,却是不肯吃了。

  柳纭娘想了想:“明天去镇上, 人手不太够,带上春花一起吧!”

  赵家什么情形, 孙家人心知肚明。孙小寒是个促狭的:“我给表妹付工钱。”

  翌日天不亮,孙家父子三人和柳纭娘还有春花就带着东西往镇上赶, 有了昨日的熟客, 今日刚到就开了张。

  又忙碌了半天, 回家的路上, 几人又说起了需要改进的地方,脸上的笑容就没有落下。春花脸红扑扑的,捏着手里的八个铜板:“娘, 你帮我收着。”

  柳纭娘失笑:“自己收,先去孙家帮忙洗涮,晚上再回。”

  春花急忙点头。

  柳纭娘不在,家里也有六七口人,昨天是春花做饭。今天她人不在,这些全都落到了赵母身上。做饭倒是不累,但很耽搁别的活计,赵母一边做,一边骂。听到隔壁有人议论说孙家人从镇上回来,她也没多想,直接就跑去孙家要人。

  从镇上回来,每个人都没空手。孙小寒暗暗盘算着等赚到银子之后,若是不搬去镇上,那就得准备牛车。当然了,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只能把这想法压在心里。

  一行人刚坐下,一碗水还没喝完,赵母就到了。

  她也不说儿媳,只骂春花:“大姑娘家家的,大早上就往外跑,这么懒,谁家敢娶?”

  春花脸都白了。

  姑娘家大了之后,知道要脸面,还有,村里的各家在自家孩子要议亲时,都不会再打骂,这些话要是传出去,对春花没好处。

  柳纭娘还没有开口,孙大树已经道:“大娘,孩子不能回舅舅家吗?”

  一句话,把赵母问得哑口无言。

  娘亲舅大,对于孩子来说,除了自家人之外,就是舅舅最亲。孙二翠嫁得近,也不喜欢让兄妹俩回娘家吃饭,因此,兄妹俩每次到舅舅家都是来去匆匆,偶尔会多呆一会儿,像今日这么呆一日的情形很少。

  “春花,家里忙着呢,跟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