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6节(1 / 2)





  孙兰心捧着书,一脸苦闷:“醉醉,我好像都不到五百分,我该怎么填啊?北京有什么学校能填?”

  陶醉此刻也没心思帮她参考,说:“别着急,慢慢选,一会儿我帮你选。常醒晚点会回来,让他也帮你参考一下。”

  张瑶最果断,清一色都是东北的学校,第一志愿的东北师大,看样子是准备和笔友奔现了。

  陶醉正犹豫不定地翻看着参考书,忽然听见有人叫她:“陶醉!”

  陶醉猛地抬头,便看见拖着行李箱背着书包的常醒站在教室门口,笑得一脸温润,顿时喜出望外,飞奔迎出去:“你回来了?”

  第59章 志愿

  常醒看着眼前的俏丽少女, 嘴角弧度不由得大了起来,半年未见,变化不小, 他嘴角弧度大了起来:“怎么样, 估好分了吗?”

  陶醉用力点头:“嗯。你这是还没回家呢?”

  “没, 我路过学校门口,估摸着你还在学校, 就直接过来了。多少分?”常醒找了空座位将自己的包放下, 坐了下来。

  陶醉听了感动得不行, 赶紧拿着自己的志愿表和参考书过来了:“我估分跟平时考试的分数差不多, 600分左右吧。”

  常醒说:“有答案吗?你重新对一遍答案, 我再给你估一遍分。”

  “还要估吗?”陶醉有些意外。

  “嗯,多估一遍更保险一点。”事关陶醉的前程, 常醒觉得还是要慎重一点比较好,所以也不嫌麻烦。

  陶醉便拿来一份答案,跟常醒重新估起了分数。常醒拿着纸笔,仔细地记录着每一个确切的分数, 询问着填空题和问答题的答案,自己给出估分。重新计算了一遍,分数比陶醉自己估的要多了十分左右。

  陶醉惊讶地说:“多了这么多?”

  “我这其实也算是保守估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作文, 因为我没看过全文,也不知道老师的评判标准,所以不能给出比较接近的分数。好了, 我们现在来选学校吧。”常醒开始翻看志愿参考书。

  孙兰心在一旁看着常醒为陶醉做的一切,艳羡不已。她刚刚在常醒的箱子提手上看到了一个标签,上头写着“xx航空”,常醒为了赶回来帮陶醉填志愿,还是坐飞机回来的,自己亲哥都做不到这样尽心尽力。如果这都不算爱,打死她都不信。这下好了,醉醉也要考到北京去了,他们应该能成了吧,不枉费醉醉这么多年的艰辛。

  常醒非常慎重地为陶醉挑选好了学校和专业,第一志愿自然是北外的英语系,又选了其他几个专业,并勾取了服从调剂。第二志愿则选择了省内的师大,而不是北京的低一档学校,因为大学招生都是从本校第一志愿由高往低录取,录不够了,才会考虑第二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哪怕第二志愿的高分比第一志愿的最高分都要高。北京是首都,哪怕是普通院校,报考的人都会非常多,外省人第二志愿选北京的大学,大概率会落榜。而第二志愿填报本省档次稍低的重本,是因为本省通常不愿意高分人才流失,会尽量录取这些第一志愿落榜的高分考生。

  陶醉听着常醒给自己分析填报志愿的窍门,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难怪说填报志愿跟高考一样重要呢。幸亏常醒回来教她填志愿了,否则她除了第一志愿,剩下的也多半都是会报北京的大学。她当然希望希望能在北京上大学,但更不希望落榜。

  常醒到底见多识广,替陶醉选的都是同等学校里比较好的。帮她填报完志愿,他又开始给孙兰心选学校。

  班主任杨建国过来巡视的时候,看见陶醉和孙兰心正凑在一块儿,忍不住过去问:“陶醉选好志愿了吗?”

  “选好学校了,老师你帮我看看。”陶醉便将自己选好的学校交给他看,虽然常醒已经帮她选好学校了,但还没急着填写志愿表。

  杨建国仔细看了看,有些惊讶地发现,这份志愿让他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师都挑不出毛病来:“你自己填的?”

  陶醉指了指常醒:“我哥帮我选的。”

  常醒抬起头来跟杨建国打招呼。杨建国这才看清是常醒,他对常醒还是有印象的,毕竟他的大头照在学校的光荣榜里贴了两年多,作为老师,就算没教过他,也是有印象的,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有常醒把关,陶醉的志愿就可以放心了。

  孙兰心的估分成绩介于专科和本科之间,她如果填报省内的学校,报一个师范类二本学校就比较保险了。但是她一心想填北京的学校,常醒说:“你这成绩如果非要去北京,要么只能填报专科,或者去某些大学的二级学院,也就是民办学校。”他又给孙兰心普及了一下二级学院的知识。

  孙兰心说:“只要能去北京上大学,什么学校都可以。”

  如果常醒没有重生,他肯定会劝阻她,让她报考本省或者外省的普通本科,而不是去北京读专科或者民办院校。但他知道,以孙兰心的才华,完全可以不靠学历吃饭,相反,北京对她来说应该是开拓视界的平台,在那里,她可以有着更丰富的见识和积累。所以他给孙兰心建议了学校和专业,包括北京的,也有本省和外省的本科院校,叫她回去征询一下家人的意见。

  当天下午,陶醉和孙兰心都交上了志愿表。陶醉的第一志愿早就定了。孙兰心则填报了中华女子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个学校也是常醒选的,这几年学校扩招,绝大部分有点历史的学校都忙着合并升级了,中华女子学院的创办人是宋庆龄邓颖超这些老一辈女革命家创办的,国家肯定会重视,升本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孙兰心要是有心,完全可以读个专升本。

  交完志愿之后,孙兰心搂着陶醉的胳膊,哀怨地说:“醉醉,以后我就要去尼姑庵了,可能都男的都没办法认识,男朋友就更不要提了,你一定要救我啊!”

  陶醉笑着说:“你不是为了追邹洋才去的吗?”

  孙兰心说:“你看邹洋,他就是天上的太阳,我就是地上的萤火,一个天上地下,而且一个白天一个黑夜,永远都没有相交的时候啊。”

  陶醉惊讶地说:“你跟他表白了?”

  孙兰心摇头叹息:“没有!不过看得到啊,他考的是清华,我是一个专科生,差别太大了。你知道恋爱结婚都是要讲究门当户对的,就算按照传统的男强女弱,那也是同一档次的细微差别,就好比你跟常醒一样。”

  陶醉听到这里也叹了口气:“要说门当户对,我跟常醒也算不上吧。”

  “差不多啦。”孙兰心安慰她,“将来你就是著名的翻译家,他是著名的律师,还是比较登对的。你看我,将来他是研发人员,我就只能做个公司小职员。”

  两个姑娘在一起自怨自艾,又互相鼓励。最后陶醉说:“好了,别想那么多,不管有没有爱情,得先把自己的面包拿到手。”

  填好志愿后,只剩下忐忑等成绩和录取通知了。常醒回来后没闲着,跟着夏春生到处去出差跑市场。陶醉也想过找份暑期工赚点钱,这样就能少跟家里要点生活费了,然而他们这地方太小了,根本就不招暑期工,只能在家带弟弟。常醒让她有空就看看书,写写东西,试着投稿也行,要不然也可以学学吉他。

  陶醉听常醒这么一说,便来了灵感,开始试着写东西投稿。不仅投中文稿,也投英文稿,因为常醒给她带回来不少英文杂志,能找到不少投稿的地方,她便尝试着去投稿。

  陶醉和陶然分工合作,两人轮流看半天弟弟做家务,她就有半天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晚上也有大把时间看书写作。

  陈一帆比常醒晚回来两天,他回来之后,常醒已经出去了,便打电话给陶醉,问她考试和填志愿的情况,末了陈一帆说:“都考完高考了,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出来玩吧。我听说金富新开了家可以吃冰的店,我请客,庆祝你高考结束,预祝你金榜题名!”

  常醒不在家,陶醉对出去玩的提议毫不心动:“谢谢!我没时间,要看弟弟。”

  “把你弟也带上呗。”陈一帆说。

  陶醉犹豫了一下:“常醒不在家。”

  “我知道,所以我请你。这点面子都不给吗?”

  陶醉不知道怎么拒绝他,陈一帆和周晖不一样,周晖是让人避犹不及的,但陈一帆人挺好的,整个高三都在写信鼓励自己,人也很风趣幽默,如果仅仅是普通朋友,她还是很喜欢的,就怕他万一有别的想法,这样会很尴尬,陶醉想了想:“那我带人去可以吗?”

  陈一帆说:“可以!”

  于是陶醉如期赴约。陈一帆看见和她一起来的人,狂晕不止,这是要吃穷自己吗?孙兰心、孙玉树、王瀚、夏正轩,还有陶醉姐弟三人。孙玉树笑着说:“听说你请客,我赶紧来了。”

  陈一帆咬着牙说:“你可真是够朋友。对了,火锅底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