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章 实干阶段(2 / 2)


在具体层面上,海军最需要重点展的就是远洋兵力投送能力,即能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

涉及到具体问题,做主的就不是牧浩洋了。

七月底,腾耀辉调回总参谋部,负责海军展。

虽然还不是海军司令,但是要不了几个月,他将出任海军司令,而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履行海军司令的职责。

毫无疑问,腾耀辉把重点放在了舰队上。

最初的时候,牧浩洋并不赞成这么做,因为在六月底的演习中,已经证明舰队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此外,东海冲突也证明,在恶劣电磁环境下,舰队极易遭到空中打击。

问题是,没有任何一种海上力量的兵力投送能力过了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

在海洋战场上,攻防兼备的航母战斗群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制海力量。虽然其他兵种对航母构成了严重威胁,比如性能先进的潜艇、以及规模庞大的岸基航空兵,但是这些兵种只能破坏由航母控制的制海权,无法从根本上夺得制海权,更不可能在没有航母支援的情况下守住制海权与利用制海权。

如果要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航母战斗群将是不二之选。

因为航母只是舰载航空兵的作战平台,所以展航母远远不够,还要同步提高舰载航空兵、护航战舰、信息指挥系统的作战能力,完善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能,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航母的战斗力。

鉴于航母漫长的建造周期,在海军建设中,牧浩洋既强调了建造新航母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利用现有装备的重要性。

所谓的现役装备,就是从乌克兰购买,后经全面改装的“黄帝”号。

最初,中国宣称“黄帝”号是一艘以科研、训练为主的航母。事实上,“黄帝”号也确实没有参加过实战。

东海冲突爆前,“黄帝”号刚刚完成整装训练。

虽然腾耀辉提出过让“黄帝”号参战,但是被黄峙博拒绝了。一是东海战场狭小,没有给航母的活动空间。从长江口到九州岛南端,东海的最大宽度还不到一千二百公里,在岸基战斗机的作战范围之内,航母即便在长江口活动,也容易遭到打击。二是舰载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是由j展而来的j15,而且没有像j那样更换电子设备与动机,战斗力远远比不上j,四十多架的机群规模也很难满足大规模空中作战。三是“黄帝”号在编制上隶属于中央,由总参谋部代为指挥,并不属于任何舰队,而且从未与东海舰队进行过协同作战训练。

随后的高强度战斗证明了黄峙博的判断。

相对而言,在广阔的南海,“黄帝”号更有意义,因此在七月初,黄峙博已经向傅秀波提出,把“黄帝”号派往南海舰队,并且充当舰队旗舰。只是傅秀波还没批准,主要是“黄帝”号的战斗力非常有限。

原因无二,“黄帝”号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差。

在六月底的演习中,即在模拟演习阶段,牧浩洋指挥的“蓝军”成功偷袭了“黄帝”号航母战斗群。

导致“黄帝”号电磁对抗能力差的原因只有一个:大型航母的特殊结构。

因为采用开放式机库,又有众多垂直通道,所以“黄帝”号很难像其他航母那样,进行全面改造,安装完备的电磁对抗系统。

可惜的是,短期内,中国造不出能够替代“黄帝”号的大型航母。

即便能够造出来,“黄帝”号在全面改装后的服役时间也不到十年,远没有达到改造时订下的三十年的最低标准。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也应该对“黄帝”号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造,延长服役期。

问题是,大规模改造的花费非常高,耗时也不会太短。

如果需要进行船台作业,还会占用建造大型航母的平台。

八月一日,黄峙博批准了由腾耀辉提交的报告,决定对“黄帝”号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造,只是明确要求海军拿出完整的改造方案,并且由总参谋部安排相关人员,海军只负责提出改造要求。

一周后,腾耀辉提交了完整的改造方案。

黄峙博也兑现了诺言,安排牧浩洋前往大连造船厂,与厂方就改造的具体工作进行全面协商。

让牧浩洋没有想到的是,黄峙博亲自送他去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