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章 不测风云(2 / 2)

忙到七月三日,牧浩洋收到了周渝生从武汉造船厂打来的电话,潜艇的维修工作将在七月五日完成,七月七日下水,最快能在七月十日到达舟山海军基地,随同两艘o95型一同前往榆林港。

同一天,牧浩洋收到了一条不大好的消息,“黄帝”号的反应堆生故障,被迫返回大连军港。

即便只是普通故障,没有造成核泄漏,“黄帝”号也很有可能留在大连。

少了一艘航母,等于少了三分之一的作战能力。

牧浩洋不敢掉以轻心,当晚就赶往大连了解情况。

问题并不严重,是二号反应堆第二回路的一根高压水管焊接处断裂,大约有五百公斤高放射性废水进入反应堆内部,没有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在码头上就能进行维修。只是最少也需要两个月,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让牧浩洋非常失望,因为这意味着“黄帝”号将无法参加作战行动。

回到总参谋部,牧浩洋对舰队部署做了调整,把“黄帝”号航母战斗群里的一艘防空驱逐舰与三艘护卫舰抽调出来,派往榆林港。

因为“黄帝”号主要在黄海北部海域执行训练任务,所以没有攻击核潜艇随行。

随后,杨禹方也对航空兵做了调整,把隶属“黄帝”号的第3舰载航空兵联队派往榆林港航空兵基地。如果有必要,第3舰载航空兵联队将被打散用来增强第1与第2舰载航空兵联队。

和平时期,舰载航空兵联队都按照正常标准配备作战飞机。

虽然考虑到航母的最大载机能力是正常标准的一倍半,海军岸基航空兵也采购了舰载战斗机,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用来增强舰载航空兵,但是从飞行员素质上讲,岸基航空兵肯定比不上舰载航空兵。

别的不说,只有最优秀的飞行员才有资格上舰。

用舰载航空兵来增强舰载航空兵,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舰载航空兵的作战能力,比增派岸基航空兵强得多。

当然,如果战事拖到九月初,“黄帝”号可以搭载一个联队的岸基航空兵出海。

到这个时候,如果需要“黄帝”号参战,中国海军肯定夺取了制海权与制空权,主要任务不再是与印度舰队作战,而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在这类作战行动中,素质较差的岸基航空兵也能胜任。

七月八日清晨,周渝生回到总参谋部。

这一天,生了一件非常引人瞩目的事情。

大概在东京时间凌晨…左右,“赤城”号航母停靠的横须贺军港内生爆炸,冒起的火柱在几十公里外的东京市区都清楚可见,爆炸声震碎了方圆十公里内的所有窗户,几艘在港口外航行的渔船还差点被掀翻。

虽然日本当局立即封锁了消息,但是这么大的事,肯定无法完全遮盖。

五个小时后,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日本防卫省不得不公布了第一条消息:军港弹药库生爆炸,连带炸毁了附近的两座燃料库,三百多名官兵在爆炸中丧生,还有上百名消防队员在灭火时遇难。

这个时候,网络上出现了爆炸现场的卫星照片。

虽然日本防卫省没有提到“赤城”号航母、以及其他战舰的情况,但是从商业卫星拍下的照片来看,爆炸点就在“赤城”号停靠的码头附近,爆炸后,“赤城”号的停泊位置移动了近五十米。

毫无疑问,“赤城”号没能幸免。

上午十点左右,牧浩洋接到了马明涛从二部打来的电话。

日本防卫省没有撒谎,生爆炸的正是弹药库与燃料库。

只是在“赤城”号的问题上,日本防卫省保持了沉默。

“赤城”号在爆炸中遭到波及,舰飞行甲板严重受损,一号弹射器与三号弹射器肯定严重损毁。如果在爆炸后,“赤城”号撞上了码头,舰尾也一定有所损伤,只是暂时无法确定受损程度。

到底是怎么回事,牧浩洋心里非常清楚。

再过几天,“赤城”号就将离开横须贺军港,奔赴印度洋。按照计划,“赤城”号将在港口内进行最后一次全面维护。从停泊的位置来看,“赤城”号应该正在装载弹药。在这个时候弹药库爆炸,绝对不是巧合。

中午不到,二部送来了更加确切的情报。

“赤城”号不但舰严重受损,舰尾也遭到严重损坏,一号与二号推进轴断裂,一号螺旋桨脱落。

显然,这绝对不是小伤。

更换推进轴与螺旋桨,必须在干船坞内进行。把航母移入干船坞,再进行维修作业,至少需要五天。更换推进轴与螺旋桨,需要拆除舰尾底部的船壳,甚至还要在舰体内部做大手术,没有两个月肯定办不到。

日本造船厂再厉害,也不可能让“赤城”号在八月底之前归队。

等到“赤城”号恢复作战能力,恐怕印度洋上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只是,这个时候出现了新的问题:印度会不会在没有日本的支持下,单独动战争?

只要印度领导人有点头脑,就不会铤而走险。

印度按兵不动的话,中国有必要采取主动,让局势恶化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维持现状对中国有利。

想明白这一点,牧浩洋也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在战争中流血牺牲的军人,能不打,最好不打。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而且积极寻求战争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