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七章 证据(2 / 2)


在中国外交部表谴责声明后,日本外务省立即做出回应,宣称日本从未、今后也不会有任何与核武器有关的秘密军事计划,日本的国家基础建立在美日同盟之上,日本绝对不会谋求获得核武器。

外交上的事情与牧浩洋没有多少关系。

虽然在高层会议上,易援朝否决了由黎平寇提出的战争计划,但是在总参谋部,黄峙博已经启动了由牧浩洋制订的战争计划。

舆论只是在为战争造势,而战争早晚会爆。

牧浩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三军一兵的装备建造计划。

第一阶段调整重点为已有与在建项目,即计划在二零三五年底前完成的项目,都得提前到二零三四年底,最迟不过二零三五年第一季度末。第二阶段调整重点为中期项目,即计划在二零三七年底完成的项目,在二零三四年底之前得把进度提前一年。第三阶段调整重点为远期项目,即计划在二零三七年之后完成的项目,在二零三三年初,要么暂时下马、要么推迟建造与开进度。

可以说,此举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集中力量打赢二零三五年的战争。

第一阶段调整,主要涉及两艘航母、四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八艘护卫舰与四艘攻击核潜艇,以及j-3o与j-32项目,6军主要为四个主力集团军,即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五十四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军的换装工作,6战队则以整编现有作战力量,完善两栖进攻力量为主。

在二零三二年的最后两个月里,牧浩洋的主要工作就是落实第一阶段调整方案。

受黄峙博委托,在这两个月里,牧浩洋跑遍了大江南北,不但去了所有大型军工厂,还去了基层部队。

作为配套工作,在加快装备建设的时候,还得留住骨干人员。

为此,国防部在十一月底颁布了一份临时人事条例,即在二零三五年之前,所有志愿延长役期的军官与士官在延长服役期间,在现有的各项福利基础之上,总津贴将逐年递增百分之十五,基层士兵则递增百分之十二。半个月后,总参谋部正式向下设的各大军事院校放了新的招生条例,把招募现役军人的比例由之前的百分之三十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增加现役军人的入学比例。

这两项举措,最大限度的挽留了役期将满的军人。

要知道,基层官兵、特别是基层军官与士官在退役时,年龄大都在二十八岁到三十六岁之间,而这正是军人的黄金时期。

在此期间,黄峙博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牧浩洋并不知情,黄峙博也不可能告诉他。

在牧浩洋外出的时候,黄峙博特意找到腾耀辉,确定了牧浩洋在总参谋部的地位。按照他与腾耀辉私下达成的协议,牧浩洋将以6战队司令的身份,长期留在总参谋部,负责策划与组织对日战争,并且在战争爆后担任前线总指挥,腾耀辉在此期间必须赋予牧浩洋独立决断权。

为此,黄峙博也做出承诺,将在退役后,积极支持腾耀辉。

对腾耀辉来说,他无法拒绝黄峙博的提议。

原因很简单:黄峙博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总参谋部基本上取代了国防部,甚至可以说国防部成了总参谋部的下属机构。可是在行政编制上,总参谋部应该隶属于国防部,听从国防部指挥。黄峙博退役后,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关系肯定会生变化,而腾耀辉没有足够的威信去压制国防部。

说得直接一点,腾耀辉要想成为黄峙博那样的总参谋长,至少在前五年里,需要黄峙博的支持。

没有黄峙博的支持,腾耀辉根本玩不转。

所幸的是,黄峙博还很年轻,至少更当年的6风烈比起来,还算得上年轻。

到二零三五年,黄峙博才六十八岁,有足够的精力继续为军队服务。事实上,以他的大将身份,应该在六十六岁退休,而到二零三二年底,他还没到六十六岁,等于是提前一年退役。

只要有黄峙博的支持,腾耀辉不但能玩转总参谋部,还能压制住国防部。

对腾耀辉来说,在这个时候做出让步,还有一个原因,即他出任总参谋长的时候,也已经六十四岁了。虽然身为海军大将,腾耀辉最多可以服役到七十岁,因此能在六十九岁的时候迎来第二届任期。可是到二零四二年,在他离开总参谋部的时候,已经七十四岁了,没有可能继续留任,也不可能像黄峙博那样,在退役后为下一任总参谋长撑腰,成为军队的灵魂人物。

事实上,黄峙博到那时也就七十四岁,只要健康没问题,就没有腾耀辉的事。

显然,腾耀辉扮演的只是过渡角色。

这时候,引出了关键问题,即在腾耀辉之后,由谁出任总参谋长。按理说,应该是当时的空军司令。只是在6战队升级为独立兵种,而且6战队司令也为大将之后,出现了新的变数。

站在腾耀辉的立场上,肯定愿意支持一位来自海军的6战队司令。

也就是说,腾耀辉也是牧浩洋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