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九章 积极外交(2 / 2)

问题是,在二零四八年前后,法德意的领导人都知道,支持英国的最好方式不是扩充舰队,而是设法与中国改善关系,让中国在向阿根廷出售军火的时候有所保留,减轻英国受到的威胁。

为此,在二零四八年六月底,法国总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仅仅半个月后,德国总理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名义上,两人访华是为了与中国商讨印度问题,即帮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与军事合作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在访华期间,两人都向黄瀚林提到,中国在军贸领域应该考虑欧洲国家的感受。

毫无疑问,两人访华都取得了圆满成果。

回到巴黎后不久,法国总统就借欧盟脑会议,向英国相表示,中国已经承诺不会向阿根廷提供进攻xing武器装备,而且j-31a的jiao付进度也将严格按照合同进行,不会对英国构成严重威胁。

这样一来,英国相总算松了口气。

要知道,只要能够拖到二零五二年,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至少到时候皇家海军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更重要的是,英国先非常清楚美国的战争计划,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在世界大战的威胁下,中国肯定不会积极援助阿根廷,美国也会为了英国采取积极行动。

当然,英国相也感谢了法国总统做出的努力。

做为回报,在法德意推进欧盟政治一体化的问题上,英国保持了沉默。

以当时的情况,英国不可能加入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因为在经济一体化上,英国就保持了特立独行的立场,没有接纳欧元,而是继续使用英镑,所以在政治一体化上,英国先就得废除英镑。显然在短期内,英国议会不会批准这一提案,英国政fu也就不可能在政治一体化上做出贡献。

法德意需要的,也只是让英国保持沉默。

不管怎么说,英国是离岸国家,只要英国不cha手干预,欧洲大6上生的事情与其基本上没有关系。

在这轮外jiao活动中,法德意拉拢的不仅仅是英国,还有中国。

当时,德国总理在访华的时候,谈得最多的也是军火贸易,只不过是中国与欧盟的军火贸易。

严格说来,应该是技术层面上的往来。

只是,德国取得的成果并不大,因为欧盟依然没有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而中国也就没有理由向欧洲提供军事技术。

到了二零四九年,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成为欧盟的头号话题。

当时,表现得最积极的就是德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国是这道禁令的最大受害国,严格说来是间接受害国。

因为无法与中国在军事技术上进行合作,德国的军事工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比如在三十年前还畅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德国潜艇,到了二零四零年,就基本上无人问津了,取而代之的正是中国潜艇,所以在德国人看来,尽快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在军事技术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是重振德**事工业的基础。

问题是,并非所有欧盟成员国都赞成废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

当时,德国牵头搞这件事,除了希望尽快与华恢复正常关系之外,主要还是向美国施加压力,促使美国在先进军事技术出口问题上对德国松绑,比如向德国提供聚变反应堆的小型化技术。

最终,德国也如愿以偿。

至于解除对华军火贸易禁令,那还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从这些事情上看得出来,第二次印度洋战争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盟主要成员国也6续调整了基本政策,特别是外jiao策略,在外jiao战场上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当然,表现积极的不仅仅是欧洲国家。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之下,中国与美国的外jiao政策不但主动,还更有目的xing,而且都针对对方的战略薄弱环节展开。

当时,美国的基本外jiao策略有两点,一是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二是积极拉拢盟友。

在美国努力争取的盟友中,俄罗斯绝对排在最前面,因为俄罗斯是在印度之后,唯一有能力在大6上对中国构成直接威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