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三章 欧洲联邦(2 / 2)


当然,最根本的影响,还是在对战争结果的预测上。

要知道,在战争爆的时候,很多欧洲人都看好美国,法国甚至出现了反政府骚乱,示威民众要求法国政府放弃亲华政策。可是到了二零五三年六月,随着中国在各个战场上反败为胜,欧洲民众对战争结局的看法也生了变化。根据六月初的民调,有百分之五十四的法国人、百分之六十二的德国人、百分之六十八的意大利人不看好美国,而认为中国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民众,已经占到了百分之三十七,比半年前提高了十二个百分点,相信美国能取胜的民众则降低到了百分之十四,比半年前降低了三十七个百分点。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欧洲人必须面对一个全新的战后世界。

事实上,这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美国取胜,那么世界格局不会生太大的变化,而且欧洲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国,肯定能分到一杯羹,哪怕不会太多,也足以确保欧洲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中,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极。

对于欧洲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别忘了,欧洲与美国同祖同源,就算不能取代美国,也足以保证绝大部分欧洲人能够维持战前的生活水准。

如果美国战败,那么欧洲的立场将直接决定欧洲在战后的国际地位。

要知道,中国是改变世界秩序的推动者,当中国成功达到了目的,获得好处的绝对是那些支持与协助中国的国家,保持中立的欧洲绝对不可能成为战争的获益者,也就不可能保住原有的国际地位。

事实上,这已经有征兆了。

早在二零五三年初,即策划伊朗参战的时候,中国国家元就公开表示,中国将在战后确保所有东方同盟集团成员国的利益。虽然黄瀚林没有提到用什么方式来兑现承诺,但是白痴都能想到,利益总量并没增加,变化的只是利益分配手段。也就是说,中国必然会跟同盟国分享战争红利。

欧洲不是中国的同盟国,显然不可能分到好处。

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欧洲人为什么会生如此显著的转变了。

如果中国能够取胜,那么欧洲的唯一选择就是尽快参战,而且是以中国的盟国参战,确保在战后能够获得一席之地。

当然,分散的欧洲,将很难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不会得到中国重视。

要知道,在某种意义上,四分五裂的欧洲对中国提供的帮助甚至比不上印度,也就不可能得到中国垂青。

如此一来,就得在参战之前实现统一。

只有统一的、强大的欧洲,才有能力在战争中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才有能力在战后维护所有欧洲人的利益。

事实上,不管是亲美、还是亲华,欧洲都得尽快实现统一。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以美国盟国的身份参战、还是以中国盟国的身份参战,只有统一的欧洲才能挥作用。

在这个大背景下,欧洲内部出现了一股推动统一的力量,而且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年初的民意调查中,法德意三国中,有过百分之八十的民众认为,欧洲必须尽快实现统一。

显然,这个比例过了亲华派。

六月十一日,法德意三国脑在罗马召开峰会,共同宣布,将在七月底之前就成立欧洲联邦进行全民共投。

随即,法德意三国脑出号召,希望得到欧盟其他国家支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欧盟的欧洲联邦。

只是,响应号召的欧盟成员国并不多。

到六月底,只有荷兰、奥地利与匈牙利做出正面回应,宣称将在年底就是否加入欧洲联邦进行全民公投。

事实上,当时中国与美国对此也不是很热心。

原因很简单,中国与美国当局得考虑一个问题:统一起来的欧洲是朋友,还是敌人?

在不能确保欧洲成为朋友的前提下,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希望欧洲成为一个强大的联邦国家。

问题是,在欧洲统一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如何使欧洲变成盟友才是关键。

到这一步,大6战场的重要性就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