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宣传榜样(2 / 2)

既然中国军队占领了莫斯科,就不可能丢下莫斯科的居民,更不可能让一千多万人在寒风中冻死、饿死。

在俄罗斯当局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事实上,对俄罗斯当局来说,这也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在莫斯科会战打响之前,莫斯科的生活物资供应就出了问题,只能为平民提供每天必须的生活物资,储备的物资最多只够一个月。如果不是莫斯科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俄罗斯政府在七月底就迁到圣彼得堡了。至少在圣彼得堡,美国的运输船能够直接把大量物资送过来。

问题是,中国军队,绝对不是两百多年前的法军。

当时,真正击溃拿破伦的不是俄罗斯的寒冬、也不是被大火焚毁掉的莫斯科,而是断掉了的后勤补给线。四十万法军在攻入莫斯科之后,因为后勤补给不到位,结果一大半死在了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

显然,中国军队没有这样的问题。

入城当天,中国军队就往莫斯科空运了数万吨物资,而且全是生活物资。

接下来两天,为了防止平民哄抢食物与取暖用燃料,中国空军还动用了两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以空投的方式,向莫斯科城区里投放了数万吨物资,让一千多万平民能够就地获取生活必须物资。

当然,中国军队没有忘记搞宣传,即让莫斯科的平民相信,今后再也不会饿肚皮了。

到一月八日,中国军队送到莫斯科的物资已经过了一百五十万吨,并且在一月十日开始为平民供电,随后还组织了“民事工程部”,动用数万名工程兵,挨家挨户的修复供水与供暖设备。当时,为了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中国6军在莫斯科附近集中了三十套小型聚变供电系统。为了帮助平民抵御严寒,中国6军甚至紧急订购了一批取暖电器,并且无偿提供给平民使用。

在一月份,中国6军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八百多处物资分站,并且利用俄军编造的居民花名册,以配给的方式,为莫斯科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须物资,而且供应标准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三倍。

可以说,活下来的莫斯科平民很快就现,除了需要重建家园之外,他们的日子反而比以前好过多了,比如再也不用担心饿肚皮,也不用担心在睡梦中冻死,连得病之后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要知道,在这个冬季的前几个月,至少有一万名莫斯科居民因肺炎而死。

如此强大的运输能力,使中国军队不但能够占领莫斯科,还能够使这座第一个被中国军队占领的敌对国都,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特别是进行外交宣传的榜样,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所作所为。

当然,占领莫斯科,绝对是一个包袱。

如果让魏成龙做主的话,他肯定不会占领莫斯科,而会彻底摧毁这座城市、或者是绕过这座城市。

原因很简单,就算后勤保障不是问题,中国军队也得停止前进的脚步。

按照魏成龙的估计,中国军队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之内,别想动战略进攻,因为仅仅恢复莫斯科的秩序,就需要六个月。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军事任务,还是政治任务。

黄瀚林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做了批示,6军占领莫斯科后,必须管理好这座城市,使其恢复战争前的模样。当时,黄瀚林还表示,他会在适当的时候去莫斯科,在这里召开东方同盟集团的第五次脑峰会。

显然,这可难住了魏成龙。

按照惯例,东方同盟集团脑峰会每四个月召开一次,下一次峰会安排在四月初,留给魏成龙的时间只有三个月。

要想在三个月内让莫斯科恢复战前的模样,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还好,黄瀚林最后改变了主意,把会议地点选在了克里母半岛南端的雅尔塔,只是在会议中途,与各国政府脑来到莫斯科,参观了宏伟的克里姆林宫,并且在这里签署了意义重大的政治宣言。

也就是说,魏成龙只需要赶在四月初之前让克里姆林宫恢复原貌就行了。

事实上,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此,魏成龙专门成立了一个“莫斯科重建委员会”,然后动用数万人,专门负责修缮克里姆林宫。

战后估计,为了修缮克里姆林宫,中国6军至少花掉了一百八十亿元。

当然,暂时停止进攻,也不是什么坏事。别忘了,魏成龙早就做出过承飘天文学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