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九十二章 量子理论(2 / 2)


做个简单的类比,就好像在核爆炸中,牛顿力学三定律不起作用一样。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只是对于仍然处于蒙昧状态的人类来说,还是花了好几年才搞明白。

当然,这也正好吻合了罗素提出的科技大爆炸理论。

说白了,就是人类提前了两百多年了解与掌握了空间能,科学展规律被打破,提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此时的人类,就好像一群刚刚学会了生活的原始人突然进入了工业时代,现到处都有火种,却对提高钻木取火的方法没有任何帮助一样。

当然,这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因为量子理论是不可取代的物理学理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量子理论是横贯整个物理学的,而且也只有量子理论能够准确解释微观现象。从根本上讲,重力场理论仍然是宏观物理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宏观物理学现象。与广义相对论相比,重力场理论最大的突破是引出了空间能,并且把宏观物理学推广到了空间能领域。也就是说,重力场理论,实际上无法完全解释微观物理学现象,仍然需要量子理论加以完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重力场理论,实际上又是微观与宏观物理学理论之间的桥梁。

只是,这属于更加深奥的物理学理论了。

当然,在地球同步轨道加器投入使用之后,物理学家很快就在量子理论领域取得了重大收获。

到二十一世纪末,物理学家已经现了十多种微观粒子。

这些新的现,逐步完善了量子理论,并且对一些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给了较有说服力的答案。

只是,离成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当时,物理学家已经现,地球同步轨道加器仍然太小了,仍然没有让物理学家见识到理论上一定存在的基础粒子。

所谓的基础粒子,就是最微小的、无法再分的粒子。

或者说,基础粒子是组成现有世界的根本物质,已知的所有物质,不管是正物质、还是反物质,都是由基础粒子构成的。

那么,基础粒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可惜的是,直到二十一世纪末,物理学家也无法给出明确答案,因为物理学家现的微观粒子,实际上都可以继续分解。也就是说,这些微观粒子,实际上都是由更加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继续分解,就得依靠加器,即让这些微观粒子以极高的度碰撞。

到了二十一世纪末,国际量子理论研究会的物理学家提出,地球同步轨道加器所提供的能量已经达到极限,仍然没有现基础粒子,因此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出资,建造一座更大的粒子加器。

当时,就有物理学家提出,绕太阳建造粒子加器。

建造方式与地球同步轨道粒子加器差不多,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安放上百万个加结点,让被加的粒子依次从这些结点间通过。因为规模大得多,所以科学家估计,能够在这台加器里找到基本粒子。

问题是,这项工程的规模与实际花费,远远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的承受力。

要知道,在理论上,环日粒子加器的建造成本是地球同步轨道加器的一亿倍,甚至更多。

以当时的情况,恐怕人类联合起来也办不到。

结果就是,政治家都认为量子理论物理学家是些疯子,也就暂时没有把建造环日粒子加器的事情放在心上。

必须承认,人类在这个时候,差点毁在了政治家手里。

要知道,这一耽搁,就是足足二十年。

对于分秒必争的人类文明来说,二十年几乎意味着毁灭与幸存的区别。

当然,也不能完全责怪政治家,毕竟人类的经济实力在二十一世纪末依然非常有限,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科研工程。

只是,有一点不可否定,即在物理学领域,量子理论已经成了拦路虎。

能否在量子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将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能够取得多大的科技成就。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量子理论上的限制,已经对人类文明的生活、生产、以及宇航探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下,就算有困难,也得上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