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01 【既用又防】(2 / 2)

诸葛亮?!杨格是刘禅?!恩相的这个比喻有些不对头。

略微往深处一想,伍光鉴明白了,恩相此次是当真重用自己呢!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明白,即便是在仅有二人的凉亭里。在伍光鉴看来,自己就是从学识出给杨格以参佐决策,其他的事儿自有他人去办,他们身负的使命如何?自己不能打听也无需理会。

“卑职愿往。”

“好,好,今晚就在贤良寺住下,明日会齐京城中所选之才前往天津,再汇合北洋衙署挑选之干才,出关去吧!”

“辄!卑职告退。”退出凉亭,伍光鉴突然想起一事,又向前走了两步,打千禀报:“恩相,方才经过督办军务处时,看到袁道台从内里出来。”

“知道了,你去吧,好生休息,明日还要赶路。”李鸿章神色如常,杨格的电报里已经说过袁世凯进京的事儿,但是袁某人迟迟没有在贤良寺出现,哼哼.......那督办军务处里,除了六鬼子就只有荣禄,其他人,犯得着袁某人去拜见吗?看来,袁世凯不是准备投效皇帝就是投效老佛爷,准备与淮系划清界限了。

督办军务处,哈哈,这个战时机构变成常设机构,还在靠近杨格宅子的南河沿胡同口堂而皇之的设了衙门,真以为能仿效德意志帝国成什么“大清帝国国防军参谋总部”?那杨格在第一军搞出军令部来作甚?!鬼子六鬼则鬼矣,惜乎对军事知之甚少,对西洋各国的国防体制也知之甚少,浑然不知被杨格使了个障眼法啊!

袁某人野心勃勃,放着聂士成举荐的第一军司令部军政部总监不当,巴巴的跑回京师来走门路,这回算是投错门了!

京师里眼线众多的李鸿章很清楚,袁世凯在踏进督办军务处大门之前,还去过翁中堂府邸,却被李某人的老政敌翁同和当做“奸细”,毫不客气的撵了出去。这种小人,活该背时呐!

“恩相,花翎提督汉纳根大人来了。”

随着李逢春的禀报,李鸿章的副官汉纳根已经大步流星的走到凉亭边,略一立正敬礼就步入凉亭,又转为鞠半躬再行一礼,顺着李鸿章的手势坐下。

“中堂大人,鄙人刚刚从督办军务处得到消息,朝廷决定统一各机器局所造武器制式,以88年式步枪和子弹为标准,这......是一单大买卖。各机器局要采办七九口径之制枪机器和无烟火药原材料,其中硝酸、铜皮诸项,若按照大清国新整编军队三十万,常年备弹三万万计算,需求量惊人呐!“

“这事儿成不了。”汉纳根兴致勃勃的一番算账,换来的却是兜头一盆凉水。

李鸿章心里有算计,杨格给恩相的电呈与给督办军务处的电呈不同。也不能说是不同,而是杨格所言和奕訢所期望的办成统一制式枪械的时限和最佳时间有所差异。奕訢巴不得立即就办成,如此,朝廷就卡住各地督抚的脖子,整编军队就轻而易举了。可是,鬼子六没有算清楚账,各机器局要改变枪械制式需要更换机器的银子最少在千万两之数,朝廷拿的出来吗?

杨格的看法是以北洋机器局为主,随着移民实边的进度逐步扩大军工产能,在鞍山、本溪的煤铁资源开成功,提供原材料的基础之上,再选定相宜的步枪制式,以绝对的产能优势压倒别的机器局,然后以第一军和今后整编各军采购天津局,而使得别的机器局没了军队采购或者朝廷、地方财政支持。此时,就是天津局出手兼并各地机器局的良机,也是统一军械制式之最佳时机。

按照杨格的估计,应该是在五年之内完成此事。

年轻人,能有杨格这般大局观和操控能力者,不多!目前而言,老中堂也是仅见一个——杨格。

衣钵传人,虽然要防他“功高震主”,也要慢慢放权让他在决策层面上主导北洋,这个矛盾,老中堂自觉能够协调,能够操控。别人嘛,做不来的!此时跟汉纳根也说不明白,还是让他去一趟榆关好了。

“大尉,此时老夫做不了主,你去榆关与杨致之商议着办理即可。”

汉纳根有些不在然,对老中堂既用又防的手段,他很清楚,也因此并不认为花翎总兵杨格足以与花翎提督汉纳根对话。

“老大人一句话就行了,何须与杨格商议?”

“胡燏棻的定武军都归杨格了,他一句话,军事方面的事儿朝廷多半是会答应的。统一军械制式,正是杨格提议的。反倒是老夫,如今皇帝身边都是老夫的政敌,老夫贸然出面去说,杨格会很为难。大尉,你应该明白其中窍要的。”

汉纳根对杨格实在有几分敌意。正是杨格让编练十万新军的计划泡了汤,又是杨格把定武军接受了、混编了,而今,又是杨格主持着大清**制改良的事儿,咄咄逼人呐,让汉纳根在大清国皇帝、老佛爷和李中堂眼里,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有着被边缘化的迹象。

大清国6军的装备即将从黑火药时代全面迈向无烟药时代,对商人汉纳根来说,是一个大财的良机!只要给杨格足够的好处,打消大清国自行大规模制造无烟药的想法,汉纳根就能从军火商和大清朝廷之间,得到大笔大笔的银两进项。嗯......算啦,看在可爱的银子面上,花翎提督就屈尊走一趟榆关,拜会二品总兵阁下吧!

汉纳根告辞离去,李鸿章看着副官的背影,不由自主的把这个德**官与杨格加以比较,越比较,他越觉得还是杨格要可靠得多,有能耐的多。

!#